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10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秋之恩 学会讲短话 图片新闻 “抬脚”和“报路歌” 傲霜菊花夺春华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秋之恩

李文举

秋天是一首明净飘逸的元曲,山街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令。

街随山势走,水伴山街行,山在街外,水在街中,“翠湿衣襟山满楼,山间溪水绕床头”,如此的和谐、统一,如此的妙然天成,加上秋之色,秋之律,秋之情调,为山街注入了风标娟秀的神韵,步入街头,使你不觉融进了诗画的怀抱,不知是街融化了人,还是人融化了街。

山街何处?在秦之商洛山中。街长不及一里,宽仅容车;街道石板铺面,水流其上,淙淙作响,马行其上,蹄声踏踏,如同擂响了一面长长的大鼓。山里人喜种花草,将葫芦、丝瓜,也挂满一街两行,绿荫青棚,累累垂垂,不怕人偷么,不怕,家家都这么种着。

山街有一个娇好的名字,清油河。相传赵匡胤的大将鲁正恩,年轻时在此开一榨油作坊。他力气大,用的油榨重千斤,动作起来,轰轰然声若雷鸣,油槽状若巨碑,中间有一石臼,迄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清油河街头。他榨出的油,清清亮亮,质好量足,信誉也高,出于对这位油匠的怀念,当地人便将此地名叫“清油河”。如今河东十里路侧,还有正恩坟一座,每年秋末冬初,当地油匠纷纷前来凭吊,祝告榨出的油也象清油河的水一样,源远流长。

山街动人之处,不在其优美的传说,而在于它独有的秋韵。火红的柿子,紫黑的山葡萄,青褐色的猕猴桃,青中带白的野百合,至于板栗、核桃、花生、山楂、绿橘,更是堆如小山,挤挤挨挨,引得湖北、河南客商,带着蛇皮袋,开着小四轮,蜂拥而至。你吃过八月炸和秋黄瓜么?八月炸,又叫荞麦茭,象香蕉一角,内红瓤鲜,味酸甜,小孩最爱吃,“八月炸,九月开,十月成个蔫布袋”,采摘,要掌握好时月。秋黄瓜确为黄色,粗、短、光滑,种在玉米地里,爬缠在玉米杆上挂蔓结实,凉调、炒烩,色亮味鲜,为山乡此时特有的佳肴。

山街的情思在何处?占朴明洁不足为其情,五彩斑斓不足状其态,它的情思在于一种氛围,一种感觉。如果你有兴致站立街头,就会看见一群群山民,从山坳里骑自行车来,由水边渡过来,脚上的偏耳子草鞋不见了,布绺裹缠也不知扔到何处!代之以皮鞋、胶底鞋、丝光袜。卖生漆、药材,已不再肩担背驮,小四轮突突满载着,驶放在收购站院内。下了班的纳纱绣花女,一扫昔日羞怯之态,簇拥在计划生育宣传站周围,嘁嘁喳喳,询问优生优育的好处。负薪沽酒者有之,学习小麦播种技术者有之,为捞取信息逛街闲游者有之,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前来相亲者也有之。世态纷呈,价值观念不一,可见又不可见,在一条秋光明洁的山街上交错混合,互相撞击。

山街是一幅乡土社会变革的风俗画,这里既有山水的灵秀,也有人生的况味。画边镶嵌的新盖楼房,熙熙攘攘的一溜商业摊点……它向人们显示了毋容置疑的事实,山街在变,在向繁荣、富裕变。山乡哟,你已不再是马致远笔下的断肠人悲秋环境,你正在以一种超越形体的力量,冲决着凝固了千百年的街衢格局,静中有动,动有有奇,吹起了一支从封闭到开放的变奏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