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霜菊花夺春华
杜恒庆
深秋季节,群芳尽落,唯有菊花傲然挺放,吐芳争艳,将清秋世界妆扮得分外妖娆。
菊花又名延年、更生、帝女花等,是源于我国的名花。远在四、五千年前,它就野生在山川上或沼池边,《神农本草经》中记述了菊花的药用价值。秦汉时,更为注重菊花的医用和食用,特制的菊酒、菊茶、菊花糕、菊花汤圆、菊花肉和油炸菊叶等,成为一时名菜佳肴。后来,随着菊花的普遍栽培,逐渐成为观赏花卉。
我国古籍《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之句。战国时代的大诗人屈原,就曾写下过关于菊花的诗句。晋代诗人陶渊明更是爱菊成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白衣送酒的故事,一向传为美谈。唐宋两朝,种菊赏花,蔚然成风,“菊社”、“菊展”成为品菊评诗盛会。同时,记载菊花栽培技术的专著《菊谱》、《百菊集谱》、《范村菊谱》等相继问世。元、明、清以来,又有《黄花传》、《广群芳谱》、《艺菊书》、《花镜》等书籍出版,列述菊花近500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杂交育种,现在,我国的菊花已达到3000多个品种,为古今中外花卉中之奇观。
人们爱菊,不仅因为它高洁、韵逸、彩色缤纷,更由于它开在深秋季节,傲霜挺立,凌寒不凋。因此,被诗人们誉为“花中君子”,用它来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顽强的斗争精神。“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这就是菊花最可贵的地方。
菊花又是中国的侨花。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菊花,都是从我国传去的,大概在十世纪初传至朝鲜、日本;十七、八世纪传到荷兰、法国、英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传至美洲一带。如今,菊花已遍布全球,它侨居在世界各地,是友谊的象征,又是中国文明古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