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10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秋之恩 学会讲短话 图片新闻 “抬脚”和“报路歌” 傲霜菊花夺春华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抬脚”和“报路歌”

岚枫

陕南山高坡陡,交通很不方便。住在山里面的人家,出门就要爬坡。道路多为盘山小径,坑凹不平,曲折难行。特别陡的地方,象是飘挂在半空里,看看都吓人;走起来更是提心吊胆,若要扛抬重物,那就越发危险了。

山里边有专门为别人搬运重物的壮汉,过去被称之为“抬脚”。他们成天就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奔波,冒着危险,扛抬重物,挣几个钱,养家糊口。有的“抬脚”不慎失足,摔下山崖,或伤残,或丧命,结局往往都很凄凉。

过去,在山里需要两人以上抬的大物件不多,主要是抬轿,抬嫁妆,抬丧。因为物件较大,挡住了后面人的视线,加之山路曲狭,地形多变,前面的“抬脚”就要不断向后面的抬脚报告路形情况,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固定音调和专用俗语,山里人称之为报路歌。

报路歌属于劳动号子中的一种。在陕南山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多种多样的劳动,产生多种多样的号子,都是劳动者情绪的直接体现。它可以统一步调,统一意志,同时也能鼓舞热情,调剂精神。报路歌和车站码头上的“装卸号子”、“搬运号子”类似,但音韵没有前者粗犷,歌词也较前者诙谐,内容与劳动密切相关,句式很短,虚词衬句不多,一报一应,没有歌头歌尾,多为吆号性的喊句,节奏明快简捷。比如甲乙两人抬物,甲前乙后,甲报乙应:

甲:阳阳坡喂——乙:慢慢梭。

甲:陡上坡喂——乙:凑起走哇。甲:莲花之字拐,乙:你去我不来。甲:摆左手,乙:靠右手!甲:大步墩子,乙:一步一个!甲:外面虚空!乙:端踩当中!甲:青棚挂围,乙:扯烂了不赔!甲:路上一筒柴,乙:一脚挝下岩!这里面大部分号子的内容都与劳动有关,前面喊的是地势路形,后面应的是行走办法。有些专用俗语,只是“抬脚”们明白,“墩子”就是“梯坎”,“青棚”是指藤蔓,“凑起走”就是“推着走”。也有些是开玩笑骂人的话,象“路上一筒柴”,是说前面有人挡路,后面要他让开,便说“一脚挝下岩。”挝是方言,踢的意思。

随着山区地方公路建设的发展,许多区乡都通了公路,较大物件,多数都是靠汽车、拖拉机、架子车拉运,靠“抬脚”扛抬已不多见,但山区修田造地搞工程建设,经常要抬石头,这种“报路歌”倒不时有所耳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