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茗壶
马晓安
茶这玩艺,真是好物。夏饮青茶,清火爽神;冬饮红茶,热身暖腹,就医道讲,善莫大焉。而饮茶之与修身,亦为益事。闲来泡一壶,拣一消闲处,孤身悠悠自斟自饮,能饮出心脾内一片情趣,能饮出精神中一股超然。
于是,也就视茶壶如若宝物,也就久闻了“茗壶莫妙于砂”的说法。于是这回终于到了陶都宜兴就死活也要去看看天下独有的紫砂茶壶世界,唯恐种下终生的遗憾。
去陶都最大的陶器市场——鼎蜀镇的途中,就听一位老者——怕也是茶行道友罢一一津津乐道:“紫砂茶壶因表里不施釉而透气性能极好”,故泡不走味贮不变色,且盛夏亦不易馊,“色、香、味皆蕴”;使之愈久,器身色泽就愈见光润古雅,泡茶就益是醇郁芳馨;极耐热,寒冬注入沸水而不裂,又可文火炖煨;又砂质传热徐缓,提握抚拿不烫手……因之而赢得“世间茗具此为首”的美誉。
市场好盛。一个特大操场,其间尽是大大小小的陶器。而茶具,全在围场一圈那商店的封闭玻璃柜台里。
同游的一行数人一入其中即若一瓢水泼在干渴的土中,嘶啦一声轻响,就悉无踪影。
我心绪没乱,钻入商店,一家家欣赏。
家家柜台里一层层全是茶具,大的小的,成套的,单卖的,有的还以古香古色的椟盛之,盖却启着,壶、杯的身上还贴有黄闪闪的商标……
一只灰乎乎的枯树色的茶壶,周身疙疙瘩瘩,把也歪歪扭扭,嘴亦扭扭歪歪;旁置二杯,色表如壶。我玩味抚摸,爱不释手。主人说:这是树瘿(树瘤)式,摹仿明朝龚春匠人的珍品制作,叫“供春壶”。是的,宜兴志上记得明白,龚春乃紫砂名匠,时享盛誉。想必这仿制品若干年后也将以乱真,被后人珍藏了。
刚欲挪步,又发现柜下并放两壶,一只轮廓如常,把、嘴、盖破破裂裂,却都如筋骨般结实,身饰梅花,色却紫亮紫亮;另一只身如干枯树段,把、嘴也如干枯树枝,那干枯状,酷如深埋地下千年,腐了肤肌,未抚残土的树的化石,色灰而无润泽。问主人,答曰:前者叫“报春壶”,后者称“梅段壶”,皆取梅枝神韵,只添了些原始的厚朴而已,亦为精品。
鱼化龙壶,是一种普通壶,扁的身上饰以鱼的鳞纹,盖的前端如万泉神穴里探出的一只龙头。一端壶,龙头就悠悠颤动,若天龙出水,传神极了。就觉着,经那幽幽深深的胡同,听见嗜茶君子乾隆帝在那棕色木器紫红地毯青蓝花瓶装饰的幽宫中,品茗的啜饮微音及龙手抚盖磕击壶身的一声亮响……
还有一类掌心小壶,就纯属艺术品了。
有的极扁如龟,缩头缩脑;有的身扁嘴缩,把却大得夸张……色彩也极丰富,紫铜、海棠红、栗色、朱砂黄、葵黄、墨绿……令人眼花缭乱,而且身上大都饰以书法、花卉、虫鸟、山水、人物,还配以诗词及朱色印章,端庄而古朴。
还有两件,也是茗壶,很难说是个什么形状,纯是几块灰色“木板”参参差差箍在一起,嘴也无形,把也无形,任凭赏者怎么去想象去感觉,都可以。另一件酷似木条编就,毫不讲究精致,潦潦草草也潇潇洒洒,上面什么也不饰,大有抽象派的意韵……我若身置深广的艺术殿堂,在那恬雅的“桃源”,不知归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