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2月23日
头版
01

“小机”斗“大机”

——记发生在大连市的《三师出走》风波

编者按从今天起,本报连续转载经济日报“大连‘三师出走’风波”系列报道的主要几篇。这场风波,反响强烈,提出的问题带根本性和普遍性,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搞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望各界读者予以关注和思考。本报将联系陕西实际,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讨论,欢迎参加。

鸡年大连出新闻,“小机”咄咄斗“大机”。

“小机”者,成立刚两月、人数不满百的村办乡镇企业——大连渤海机床厂也。

“大机”者,成立50余年、职工6000多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大连机床厂也。

市场竞争,企业较劲,本不足为奇。奇就奇在“小机”厂从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技术部主任、生产部主任到几十名技术骨干,全都来自“大机”。

用“大机”厂长周魁的话说: “简直是用刀子一块一块从我们身上挖走的!”

事情,还得从去年秋说起。

1992年9月,大连机床厂总经济师李福喜、总设计师李毅、总会计师助理张黎三人同时出走,到甘井子区红旗镇一家村办企业“落户”,创办大连机电设备制造销售公司,并筹建渤海机床厂。

“三师”都是机床厂高层管理干部。李福喜来厂已30余年,当过组长、科长、经营部主任,长期从事组合机床设计、研究和经营主管工作;总设计师李毅,原任厂总工程师,是组合机床设计、研究方面公认的专家;张黎原任厂财务处副处长,调整班子后,升任总会计师助理。

“三师”出走,全厂波动。工厂设计部门、经营部门以及装配车间的近50名骨干,也相继投奔而去。短短两个多月,由李福喜牵头出任厂长的大连渤海机床厂在鞭炮声中挂牌成立。又是短短两个多月,设计部门已设计出新产品图纸;经营部门已拿到大量订单;生产部门正密锣紧鼓加班加点,计划再用2个月时间,拿出第一批产品……

与“小机”厂红红火火形成对比的是“大机”厂因骨干出走而元气大伤,人心浮动。这家国内最大的组合机床生产厂有职工近7000人,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主要生产为汽车制造业配套的专用组合机床。我国一汽、二汽、北京吉普等大型汽车厂,90%以上精密组合机床都由“大机”厂提供。为适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国家先后把工厂技术改造列入“七五”和“八五”计划,共投资1.2亿元用于发展数控柔性组合机床。

“三师”出走,骨干流失,在“大机”厂职工中引起极大反响,成了职工每天上班后议论纷纷的话题。有的部门已是人心思走,不少人向厂领导递交辞职报告;有的部门根据去“小机”厂人员的收入及住房待遇,也要求厂里“水涨船高”,比照办理,否则就要一走了之;厂领导几个月来一方面要抓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抽出更多精力安抚人心,深感心力交瘁,压力重重。

“大机”厂长周魁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李福喜等人的出走,是极不正当的行为,已经给工厂带来严重后果:

一是严重影响了今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大机”厂组合机床装配专业骨干仅有60人,现已挖走5人,尚有十几人正酝酿出走。这些人的出走将导致关键设备全部或部分停台,加工处于瘫痪状态。

二是严重影响组合机床产前技术准备,导致工厂1994年出现巨额亏损。“大机”厂组合设计人员120余人,其中主管设计人员仅30余人,承担1994年1.35亿元的设计产值任务,现室主任和主管设计人员被挖走22人,预测因短缺主要设计人员使设计能力下降一倍,今年设计产值将由此减少6000万元,因组合机床产量下跌,这家1992年产值1.6亿元、利税1600万元的国家大型一级企业1994年可能出现巨额亏损。三是造成人心浮动,增加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三师”出走风波,已波及科研、工艺、锻冶、经营、销售等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队伍。一些职工要求按“渤海”价码提高待遇,而厂里又因包袱沉重条件限制而无能为力。工厂担心由此而产生“多米诺”效应,人心涣散,人员流失,直到企业被搞垮。

记者前往“小机”厂所属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镇了解情况。 “小机”厂的上属单位乡镇企业渤海建筑装修公司经理孙萌环认为:人才流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行动,无可非议。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就应该允许竞争。人往高处走嘛!人才当然要往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流。至于高薪、住房,并不像人们传言那样每年几万十几万。即使出高薪、给住房,这也是人才所应有的待遇。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没有吸引力,人家到乡镇企业来,有什么不可以呢?“小机”厂长李福喜也向记者谈了他“出走”的原因。他说,之所以要离开“大机”建“小机”,是为了更好地干一番事业。来这里才短短不到半年,已经干出了在“大机”厂几十年干不成的事情,投资4000多万已经落实,新厂已经奠基,两三年内产值可以上亿,今后再由组合机床发展到综合机械企业集团,单是上30万台汽车变速箱,产值就可达9亿。都是在中国的版图上,干出一番大事业,不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小机”斗“大机”事件已成为鸡年大连市民街谈巷议的新闻。记者在同一些企业领导和职工座谈时,他们说:人才流动,竞争纠纷,过去也发生过不少,但像这样典型、这样突出的事件,还没有过。它牵涉到大中型企业怎样才能搞活、究竟能不能搞活?市场竞争是否需要一定的秩序,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秩序?乡镇企业机制与国有企业机制究竟有何不同?为什么国有企业基础很强却往往竞争不过乡镇企业?……解剖这个麻雀,大有益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