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驼城女骑手
陈亦尘
商品经济浪潮滚滚,全方位、多层次地冲击着现代人,人们的思想观念首当其冲。在小城榆林街头滚滚涌动的车流人流中,不时闪现着40多位摩托车女骑手的飒爽英姿,给现代女性重塑“争强斗胜”的竞争意识作了新的注解。
不爱红妆爱摩托
年近四十、沉稳干练的白利平,在榆林市生产资料公司工作,她是该市第一个领取执照的女车主。从1987年至今,她已先后换骑过三辆摩托车,现在骑的是一辆“川奇100”。提起摩托车,她谈兴很浓。她说她自小就喜欢机械的东西,在爱好上也与一般女性有所不同。金银首饰她是有条件得到的,可她不爱红妆爱武装,对摩托车情有独钟。前几年丈夫搞承包她当助手,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精心赚钱并妥善料理家务,骑摩托车是她的需要。现在,夫妻俩承包期满都回原单位上班,工作和生活稳定了,可摩托车已成为她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她指着自己的“川奇100”说:“女人不比男人差,我不喜欢‘木兰’。驾驶这种摩托车有分量,更气派,可以充分展示女性的竞争魅力。”
认识和发现了自身价值
“骑摩托车给我带来方便和愉快,也有不少麻烦,但这使我重新认识和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榆林地区供电局劳动服务公司的朱菊,说起话来总是那么心直口快,坦诚热烈。她今年34岁,自嘲为“第三产业的流浪汉”,对人生、对事业,都有独到的理解。她独自一人带着上小学的女儿生活,边工作边学习,刚刚拿到地区党校的大专文凭。早在1988年,她就开始搞承包经营,四年的“下海游泳”,使她饱偿“海水”的滋味。“我这人心直口快,性情耿直,而且骑摩托技术好,速度快,‘忽’地一下就从小城的街头到了街尾,所以有些人对我有看法,说我不象个女人。”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使她渴望得到理解,但她坚持不失掉自我秉性,从骨子里始终以强烈的挑战性对待人生。她准备在条件和机会成熟时跨入搞实业的行列,为了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她每到郊区公路上,总是把自己那辆“重庆80”摩托车的速度放到50码,以体验那心旌摇荡的速度感和征服感。但愿她马到成功!
有钱就应把生活安排得更好
没想到,文弱的她,也能加入到女子摩托骑手的行列里。榆林地区公路总段养路机械厂的杨青,文静腼腆,戴一副近视镜。每日里,她骑着那辆崭新的“木兰50”与骑着“铃木100”的丈夫并驾齐驱,刚柔相济地潇洒在上下班的路上。她骑起摩托车也和她本人一样,斯斯文文,稳稳当当。她说:“攒钱的攒不富,花钱的花不穷。我们平日里挣的钱除了留点积蓄外,其余都花掉了,有钱也要会把生活安排得更好。”这位说起话来总喜欢笑的女骑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消费观念更趋向“能挣会花”。
摩托车在许多人眼里是男人的宠物,而马路上悄然壮大的女子摩托车队伍,却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观念的转变上,女人不再落后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