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6月05日
第3版
03

西北电建四公司蒲城分公司201队一改过去只重干活不重核算的状况,引导职工念起了管理经,职工向管理要效益的经济意识正在觉醒,他们深有感触地说

能干,还要会算!

“只要工程能上去,工资奖金就不愁”。这张施工企业是一句流传多年的顺口溜。但随着企业逐步走向市场,这种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为成本和效益这一对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今不能再被忽视了。这不,笔者在西北电建四公司蒲城分公司201队采访中,首先扯出的便是“干”与“算”的话题。

关于工程任务单

说起以劳动定额为考核依据的工程任务单,在施工企业并不算什么新东西。西北电建四公司这几年一直在要求各施工队推行,只是起色不大。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畏“难”;二是嫌“麻烦”;三是不甚了解。“这么多年没执行那玩艺,工程不照样干嘛吗?”这也许道出了一一部分基础领导和职工的普遍心态。

201队也不例外。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讨论和准备,于1992年4月正式推行工程任务单。并拿出了“周期性难易调配”,班组“奖金分配9条标准”,以工长所带班组数,以及班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来确定工长收入等改革方案。

这些相关配套措施的执行,使工长、班组长和工人真正尝到了按劳分配的甜头,工程任务单被他们接受了。但“意想不到的问题”却也随之而来。有个班与另一个班干同样的活,但收入却低了一大截。这个班长不免有些忿忿然,要找队长讨个公平。队长看了他们的任务单之后明白了,本应由4个人干的活,却投入了8个人(推行任务单之前,就是使用这么多人),收入低不言自明。这位班长憋了半人,冒出一句:“能干,还要会算”!

难得这位班长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关于工长

在201队工长对加强内部管理的感受,要比班组长深刻得多。在采访的前几天,201队刚刚免去了一位工长的职务。据说,这地位干活比较卖劲的工长,但不足的是对管理知之甚少,曾给队上造成了几次被动。经队领导多次商议后,决定免去其工长职务,另行安排。这件事在队震动很大,反应不一。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队长管理意识强,就必然要求掌管劳动力组织,使用着大量施工材料的工长去挖潜。这无疑是在考验着工长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笔者在现场还了解到这样一件事:201队的一位钢筋工长从钢筋配制车间领出钢筋时,将原本不应由201对承担的正常误差的21吨钢筋算在本队头上。这对于201队来说,需要多完成多少工作量,才能弥补这21吨钢筋所挤占的成本?队长不能不考虑,事后这位工长自然少不了挨克。

这似乎有“小题人做”之嫌, “算在谁的头上不都是分公司的吗?”然而,这句话忽视了不应忽视的——管理意识、成本意识。

并非结束语

“衡量一个队,是看其工程干得好坏,还是要看其管理、效益(成本)状况?二者本不可偏废,只是我们往往所侧重的仅是前者”。队长贺泽余的这番感慨可以说为201队加强内部管理作了一个注脚。

尽管当管理、定额、成本这些原本只是些名词概念的东西,一下子真实而又具体地摆在工氏、班组长和工人面前时,其感觉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但不管怎样,能意识到“能干,还要会算”,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201队去年以近6万元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超降成本208万元的经营成果令人赞叹。

(余文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