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企业亏损,精神不能‘亏损’!”
——一位老工人的心里话
虎振猛整理
企业亏损,在我看来是迟早的事情。急在心头,气更堵胸口。市场疲软、产品单一、转产缺乏资金等都是藉口,厂长应负什么责任?工人们又为啥不爱厂如家?40多个春秋,当初是多么地兴旺,如今又是多么地凄凉,一切都历历在目,心中明白如镜,个中是非、愤懑之情向谁倾诉?思想重担谁能分减?感谢陕西工人报辟此专栏使我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工人能够释然。
企业出现亏损,前任厂长没有引咎辞职,却易地做更大的官,倒是这只“硕鼠”几年来的收入与企业40多万元的亏损“持平”。工人们向上如实举报,上级却以“保护支持改革者”为由遮掩搪塞,寒了多少人的心。新来的厂长买辆“奥迪”跑贷款,说是给大家讨碗饭,反让职工承他的情、谢他的恩。难得看见厂长在家,今日独联体,明日东南亚,“周游列国”,“公费旅游”却打着考察、引进、洽谈等幌子。厂内陷入混乱,副厂长、车间主任是厂长的人,却拿不了厂长的事,生产每况愈下,职工人心涣散。
个别领导干部釜底抽薪。其公子小姐先做“鸟兽散”,上门求助解决问题就摆架子、索红包,富人揩油,穷人也不空过。想当初企业上升之时,领导干部子女纷沓而至,先进、典型帽子送上门,趁机大吃大喝,光是接待费每年花费均在10万元以上。企业亏损他们也难以逃脱罪责。
企业亏损并不可怕,最怕的是精神亏损。不务正业谓之曰“第二职业”,都去“下海”企业不关门算是怪事。一部分人停薪留职,一部分人干脆不辞而别,暗盼企业早点倒闭,还能多领一份“劳保”。不出去闯的人则在里面混,青年工人不愿学技术,争着看大门、泡病假,月工资不够饭钱,却拿父母的辛苦钱去“卡拉OK”。师傅不敢“潇洒走一会”,回来肯定出次品。说了还不听,只能生闲气。
争当劳动模范、披红戴花的时代似乎很遥远。现在讲刺激,一、二十元是“毛毛雨”,五、六十元还提不起兴趣,不知道想要啥?像我八级工水平,人家个体户月薪800元聘请都不能动摇我的心。我只是咽不下这口气,几十年的感情难割舍,却成了“优化”对象。在家里又成了“统战”对象,老伴、儿女软硬兼施,有时干脆无人理睬,活活气煞人也。
扭亏为盈、起死回生,政策倾斜是一个方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解决,即使身躺金山也会坐吃山空。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固然快,却造成浪费,造成新的不平衡。只有狠挖内部潜力,上下齐心,精神不“亏损”,企业才会东山再起,重震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