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9月25日
第4版
04

黑河探源

文/焦彦文

黑河,以她不凡的身姿在周至境内穿流120多公里。她时而奔腾咆哮、湍流似箭、吼声如雷;时而温柔驯顺、瀑布连裙、碧水清潭、迂迴往复、曲经通幽。她献给周至人民一副清秀的面容,又以其甜美的滋味滋养着周至儿女。现在她又要将自己甘美的水质奉献给西安市民享用了。可是,黑河究竟发源于何处,过去除了地理水利专家们外,却较少有人了解。

上过太白山的人都知道,太白山巅有五池,即:玉皇池、大爷海、三爷海和三清池,人称其为太白天池。至于黑河发源于何处,历来有一种说法,认为黑河发源于太白山的大爷海,这是未去过太白山人的误传。

真正的黑河源头在二爷海、三爷海总面1.5公顷,海拔近3700米,距离太白山顶峰拨仙台高差不足100米。二爷海顺流而下是三爷海,其总面积两公顷多,三爷海一岩之隔便是太白山最大的天池——玉皇池。玉皇池总面积十多公顷,海拔高度在3300米左右。以上三池均属黑河主要发源地,分布在太白南坡,周至境内。 (至于大爷海则属石头河发源地,在眉县境内)。这三池上下鼎列、池水清澈,深不见底,水面洁净,水泡杂物一应具无,又称其为“太白湫泉”。宋人朱弁《风月堂诗话》曾描述说:“此湫林木阴森,水色湛然,鱼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间叶落,鸟辄衔去,远弃之,终年无一夜能坠波上者。”朱弁的描述并不过分,由于第四纯冰川移动时,在岩屋表体留下的这些遗迹,确属罕见绝景,十分美丽壮观。

关于太白列池水面洁净的民间传说,比朱弁描述的更加神奇:说是太白诸池均为神仙所造,天神委派使者化为水鸟,整日守护池边,清理水上杂物,不得有一丝儿污染。这些水鸟克尽职守,水面上一有异物,即刻飞去衔走,毫不马虎。其实根据太白山自然气候环境来观察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神秘。其一,太白天池所处的地理位置均在海拔3000米高度以上,除了三清池和玉皇池边长有极少落叶松树外,其它几个池边均无树木生长,更无什么“林间落叶”可言。其二,太白山上气候多变,云雾一到就是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难有几日不下雨,地表潮润,空气湿度特别大,因而天池周围,生长在乱石中的杂草枯叶受其影响,大多附贴在地面,风是不易于吹的起来的,所以池面上不会有过多的杂物附着。其三,太白山上整天风吹不止,天池水面偶而出现的泡沫和随风飞来的少数树叶杂草,其所以不能在水面上久停,是因为,分秒不停的山风将这些物质吹扫到池边的乱石仓中去了。至于池边那些小小的水鸟,并不是在清理什么杂物,而是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在水面觅食。由于山上气候环境的制约,没有蚊蝇虫类生存的条件,鸟类的食物来源十分有限,因此,当山风将树木和花草的种子飘落到池面上的时候,那些守候在池边觅食的鸟儿便一呼儿飞去衔来吃了,树叶枯草之类物质它们却是不去问津的。

由于以上环境因素,构成太白天池水色清澈碧透,晶莹无比,犹如一尊尊明亮的镜子朝天镶嵌在高山顶上。

黑河源头自二爷海溢出时,只不过一股涓涓细流,三爷海在一个四面环山的臼形凹底之内,水是从岩层的缝隙中向外挤出的,通长只有碗口来粗,到玉皇池时向外流出的水也只不过0.3立米左右。黑河源头流出玉皇池后迅速扩大,在乱石之下隐流十多华里,只闻水声,不见水形,直到三清池下方约三、四华里的地方才显露其身影,穿过厚畛子乡钓鱼台时,顺流而下,汇集众多支流,形成了一条气势磅礴,独具个性的河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