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10月09日
第3版
03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工会主席 钱家祥

加大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力度,发挥调节作用,是企业工会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关系发生新变化的客观要求。这些新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变国家管理为企业行为,并向企业化、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企业劳动关系将以市场为基础,由企业自行规范,主要取决于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状况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劳动保险也由过去国家和企业统包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变。

二、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将引起企业劳动关系多元化、复杂化。目前,我国“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逐渐加大,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它既有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面,又有占有职工剩余劳动的一面。这些企业的职工虽然仍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受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他们毕竟是受聘雇员,劳动权利和经济利益很大程度受雇主的支配,劳资矛盾会比较复杂,比较突出。另外,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投资主体出现多元化,其中包括企业职工个人投资,同时企业内部出现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职工除了按劳分配取得收入外,出现了其他分配形式,这必将带来利益分配格局的多样化。

三、企业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一方——职工身份具有双重性,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始终是国家的主人,在公有制企业中,不管经营机制怎样转变,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地位不会变,这是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从生产要素的构成来说,职工又是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资源也受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劳动力只有通过市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体现劳动者个人的价值,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获取应得的报酬。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是劳动者谋生的主要手段。职工身份的这种双重性,在今后处理劳动关系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四、我国目前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新体制尚未形成,市场经济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经济生活包括企业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会更多、更突出。同时人们对市场经济以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有的经营者对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沿用过去行政手段来规范关系,有些职工对劳动力商品化思想上还有障碍,工会干部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也比较生疏,这些情况也增加了在体制转轨中处理劳动关系的复杂性。

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工会要和企业党政一起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掌握其本质和内涵,主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