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神工鬼斧搜珍奇
——记国营黎坪林场工会干事刘云
余勇成
早听说过他的名字,也有人叫他“老鬼”,或许是画名吧。在1992年由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上一举夺魁,后来又相继在“风俗画”大赛、“老区魂”大赛中获奖。他就是黎坪林场工会干事刘云,一名地地道道的业余美术爱好者。
笔者此行的目的不是他的画,而是他的另一手绝活——根雕。见了其人,样子很老实,年龄只有四十左右,中等身材稍显瘦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极平常的人,从他身上丝毫也看不出艺术家们所具有的气质。
稍熟一些,我们就被他那慢悠悠却很渊博的艺术谈吐所吸引,而更吸引我们的是主人公引我们到他房间所见的“玩艺儿”。
床上、桌上、地上摆满了块块树根,那些龙狮虎豹、鹰鹤燕雀、观音罗汉、侠女琴妓、揽月猴子……从野外大自然或飞或跑或走聚到了一起,姿态各异地卖弄风情,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特别是主人公用树根雕成双龙状的座椅、茶几,更使人落座生畏,叹为观止。
面对这一件件的艺术品,有谁想到他为了这些玩艺儿吃的苦头。越是有形态的材料,越生长在不易到手的深山密林、绝壁断岩、滑坡荒溪。经过他那双神奇的手东琢西弄,把心里的神话点化成那一桩桩维妙维肖的艺术品,人物、禽兽栩栩如生,逼真传神。近十年间他有了300多件样品。那《猴子揽目》、《舞蹈女郎》,无不给人留下美的遐想。
他为了寻找一件件根雕原材料,付出的艰辛和遇到的困难,是常人不可忍受的困难。有时为了一个称心的材料,背上干粮,徒步50华里到林区去挖掘,遇到大点的材料,一个星期天拿不下来,下个星期天又干。为了保持树根的原有形态,不动斧镢,只用双手慢慢伺弄,往往指头血泡连连。
多年的习惯使他练就了钢爪利脚。去年一天,他进了营盘山,在刀削般的虹空峡挖黄杨木根,腰系麻绳由上而下攀缘,脚下是丈余深的潭水,潭下激流里的漩涡一个接一个,他在这找到了一桩百年成形的树根,便玩起了命,挖掘起来,谁知道麻绳被岩石磨断,他差点儿……可是他完全不顾危难,为了追求自己艺术的真实,常常忘记疲劳和饥饿,忘记了身处的环境,有时清早出去,深夜1点才摸回来,他根本不在乎黑瞎子、花豹、狼群。于是,职工们亲切地送他个雅号——“老鬼”。
他的根雕样品在近几年中,足足能装两汽车。他黄官老家的楼上,那简直是根雕世界,大部分作品都存放在那里。据他讲,成功的艺术品200多件,正加工的有300多件,材料千余件。他将作品分别存放在两间房子里。在他的艺术熏陶下,上中学的儿子,当农民的妻子也爱上了根雕。他有时在家雕饰时,妻儿也能弄两手。他的根雕作品从来没有向世人展示过,问他是何缘故,他只说在等机会。可是有一次,一位南方木材购、销员花大价买他的一些作品,他谢绝了。
人们会说他把精力放在艺术上,他的工作可能一塌糊涂了。错了!经他一手创建的工会被县总工会授予“先进基层工会”的称号,在验收“职工之家”时,又拿到了合格证。
但是,面对表彰和荣誉,他并没有笑,他很自信地说:“我要成为汉中根雕王,为汉中人民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