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颗颗炸弹中靶心
——驻陕航空兵炸某师演习纪实
黎明,轰炸机群即将起飞,去千公里外支援陆军大部队反击入侵之“敌”,对“敌”纵深重炮阵地实施毁灭性打击。
当军械师们把一枚枚发亮的墨绿色重磅炸弹挂进弹仓的时候,一场大雾凭空而降,很快笼罩了机场,临战气氛愈加浓烈。
“能见度300米”。气象员报告。这大大低于轰炸机1500米的最低起飞能见度标准。塔台内一片肃静,能不能准时起飞?人人都在担心。从塔台望去,只见停机坪上的轰炸机群时隐时现在流水般的浓雾中。
“用预备机滑行吹雾,打开跑道灯、沿跑道侧设三个接力指挥点,准时起飞。”坐镇指挥的许大宝师长果断下令。
“砰”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蹿上雾空,第一架战鹰轰鸣着穿过预备机吹开的雾隙,旋即消失在茫茫雾海中。紧接着,又有5架战鹰依次顺利升空。
许师长创建性的超常规指挥,赢得塔台内一片赞许声。而在如此恶劣天气中以误差0秒的准确时间强行起飞,该师也没有先例。
10分钟后,6架轰炸机相继跃出雾海,急速爬高进行战斗编队。带队长机机长高永民团长用无线电对讲机简捷地提醒了3号僚机:“向左,减小坡度”。随即,6架战鹰一次拦截编队成功,以大队跟进队形出航。
此刻,高团长心中并不轻松。今天的飞行火药味十足:前线指挥所要求轰炸机攻击目标时间误差不得超过正负5秒钟,然而航线陌生,“敌”战区四面环山,难发现目标,加之诸兵种合成作战,稍有疏忽,就会贻误战机,担子着实不轻啊!
轰炸机群穿越十万大山,大约1小时后,进入茫茫戈壁沙漠上空。这时,地面几乎没有可以用来较正航线的地标。领航员只能依靠机上仪表和风力资料进行推测领航。空中无线电保持静默。
突然,前方有架强击机一闪而过。高团长明白,那是友邻部队最后一架攻击目标完毕的返航飞机。轰炸机群已准确进入目标区域。
“发现目标!”高团长话音刚落,投弹手商余达迅速打开投弹系统,用光学瞄准镜死死地将目标套在十字线中央。从高空俯瞰,靶标象铜元般大小。“投下”、“投下”、“投下”,3架轰炸机接连投下炸弹,与此同时,另外3架飞机对另一目标实施轰炸。串串炸弹在数千米高空划过条条优美的抛物线,呼啸着砸向“敌”重炮阵地……
地面,“敌”重炮阵地冒起冲天烟尘,前后不到3分钟就土崩瓦解了。尘烟未散,陆军开始了最后的攻击,排炮有序地向敌阵延伸覆盖,坦克错落有致地向前推进……
轰炸机群返航途中,机场塔台收到前线指挥所令人振奋的消息:6架战鹰以航线无偏差、时间0秒的误差临空,一次进入,一次投弹完毕,每颗炸弹都准确地击中目标,成绩均为5分。
这就是9月18日晨,驻陕航空兵轰炸某师历史上首次在实兵演练中对陌生野战靶场成功地实施了实弹轰炸的壮观场面。(胜利自领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