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郑万民其人其书
吴振峰
华岳西麓,群山众壑间有一举世闻名的矿山——金堆城。这地方出钼亦出人才,被省文联命名为“职工书画城”。测量工人出身的郑万民便是这一群体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之一。
郑万民生于1949年。从小学到高中都在重点学校读书,当过兵,入了党,进过部队机关。复员后又到铜川矿务局当了一名采煤工,在千尺井下,接受汗水的洗礼。所幸的是,因为一笔好字及人品而促成他成为一名干部,令矿工羡慕地坐进了办公室。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自愿放弃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高考机会。后来,为了不再受两地分居之苦,他调进金堆城,又成为一名长居深山的测量工人。四十岁时以优异成绩拿到了成人自学考试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又以对专业技术的锲而不舍和出色的工作,被破格评为工程师。可能是郑万民与书法有一种生来俱有的“情结”,所以,他一生中的每一个关节似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因为书法,中学时刻过蜡板,办事一向认真的他,那时真诚地将蜡纸钢板揣在怀里,视若性命。骑自行车带着弟妹,三人栽进沟里,爬起来先看那玩意是不是还在;也因为书法,经他手的无数测绘图不知留下了他多少精细的心迹;还是因为书法,使他从井下采煤掌子面走到地面上来。1979年,他参加了煤矿书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到1986年,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十多年来,他的作品屡次参展获奖。这其中,有地区的,省上的,也有全国的。他读中国书画函大,被评为优秀学员,作品被总校展出并收藏;全国有色系统两届书画展,他得两次一等奖;他在北京展出作品五次,有两次就在艺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此外,在全国各类书赛中也有出色表现,还参加了中华书法研究会全国书法巡回展和日本国秋萩会书道展。登在《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书籍中的也有好几十幅。他的作品多次作为礼品被赠送给世界各地的客人。他的名字也被录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
郑万民说,人是一个多棱体,艺术也必将反映这种人格的多元构成。郑万民书法楷、行、隶皆擅,尤以楷书为精。小字追摹晋唐,取法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十三行》,兼及锺繇《宣示表》以及文征明、赵孟頫等,也许是制图工作长期磨练出的精细,而使他对小楷书有一种超人的敏感,他所书无论条幅、册页,都很精到,笔法清劲,点画简静,深得淳古质朴之妙;他的大字以颜真卿大气磅礴为根基,旁涉诸遂良的醇和温雅,形神俱备,出手不凡。尤以他所书《泰山金刚经》体,沉著朴实,不事雕琢,意趣横生,自然而不失规范。总之,他的书法一如他的为人,形质在规矩尺矱之中而笔底线条却奔放腾跃,郁郁大千。
郑万民是一个耿介而讷言、貌冷而心热的人。因而十几年间常因书法而被人误解,但他并不计较。工作照样地干,书法照样地练。他在艺术上是个不知满足的人。时下,搞书法的人确有发了财的,但他并不眼热,反以“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自得。他练字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人格的完善,精神的洒脱和超然。因此,他的字很少有时下那种市侩气、江湖气,而独具一种清气、凛然正气。唐代韩愈有一联日:“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相信,正值盛年的郑万民,依他的才气和坚韧不拔,他和他的书法前景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