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02日
第3版
03

莫让“先进”变味

评先选优大家谈

评先选优应务实

西电三公司渭河分公司郭阳光:

先进年年评,年年评先进,但到底该怎么个评法,我认为评先进关键是要务实。

我曾和一位老工人谈起这个话题,他说:过去评先进真是实打实,干部风格也高,先进个人大多是普通一线工人。可如今先进的级别越高一线普通工人越少。在一些单位评先进不是看你能不能干而是看你会不会说。听罢这番牢骚,不得不让人思考许多。

我们知道,评选先进本为激励表彰那些对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评先进靠的是工作实绩而不是一两份先进材料工作总结。可我们的一些评先选优工作却背离了其初衷,效益好的企业评,效益差的企业甚至是亏损企业照评不误,原因是上级部门每年下发了相当的先进名额。且现在的先进可谓名利双收,物质奖励往往大于精神奖励,因此一些人趋之若鹜,材料总结洋洋洒洒,而上级部门不了解真实情况,只要是报上来的一律盖章通过。我想,如此下去评先选优就失去了其意义。

评先莫搞“终身制”

宝鸡机车厂魏俊兴:

我曾从某单位几名生产骨干的言谈中听到的这样的话:“唉,咱哥儿几个再拼命干,恐怕先进的帽子也戴不到咱头上。”

原来,他们所在部门有一个“老先进”,不论这个人有否新成绩,每年的先进名额必占无疑。因为在上下领导的心目中形成了“支持和保护老先进”的传统观念,所以就戴帽下达评先指标,名义为评先,实则是任先。殊不知,这种做法既有悖于评先的初衷,也易挫伤群众尤其是生产(工作)骨干的积极性。

评先,谁够条件就评谁,这是天经地义的。老先进有新成绩、新贡献可以当先进,没当过先进的干出了成绩也应该选其当先进,不能因为某个部门有老先进而影响其他同志当先进。要知道,先进的成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荣誉和威信是干出来的。指定先进,搞先进“终身制”,不但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而且对当事者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当然,倘若老先进年年有新成绩,年年让其当先进也无可非议。我觉得,对这样的单位或部门的评先,应考虑到具体情况,不能象其他部门一样按职工总数分配评先指标,以使后来的先进人物脱颖而出,万不能因名额限制使职工望“先”兴叹。那样,岂不是失去了评先的意义。

评先应论功行赏

湖南耐火材料厂邓前跃:

评选先进,无疑应是论功行赏,奖励成绩突出者,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而往往有些单位和部门在评比时,却不是论功行赏。其主要表现有:

有论辛苦行赏者:不计功劳,不计效率,只看苦劳,只看流汗多少。

有论比例行赏者:不管能人多少,不看工作起色,受奖(或先进)按比例分配,平分秋色,评奖成了“平均奖”。

有论人缘行赏者:乐于守成,人缘又好的人,往往创选票最高纪录;而勇于创新,严于管理的则被冷落。有论“闹”行赏者:这些人能吵会闹会瞪眼,老虎屁股摸不得,他们是谁也“惹不起的老先进”。

临近年末,又到了评选先进的时候,但愿我们的评选走出以上的误区,评选出真正的先进人物,真正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要改革评比办法

咸阳陶瓷厂马越超:

多年的评比使我感受到,一些单位和同志在总结工作时,马马虎虎,缺乏实事求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评比时,不是你好、我好,就是大家都好,“排排坐吃果果”,人人有份;或是我比你差不了多少,你比我强不了什么。你能当先进,我也够条件;要么凭印象,靠关系,听嘴说等等。从而使评比会出现“冷场、随大流、轮流坐桩、互不服气”等非正常现象。其结果是:真正工作成绩优秀的同志没有评上,工作表现一般,平平庸庸的却评上了。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思想情绪,挫伤了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失去了评比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缺乏或不重视具有说服力的考核指标或数据。要么就是平时没有严格考核,心中无数;要么就是怕得罪人,缺乏批评精神。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要改革评比工作的方法,严格考核制度,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从优秀当中拔标杆。出勤按“全、多、少”,质量按“一、二、三”,精神文明按“优、良、差”,优胜劣汰,拔尖评先。这样评出的先进,不仅有榜样力量,而且又能起到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作用,群众也会心悦诚服,你追我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