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讨债”趣闻录
现如今,“三角债”已成了困扰企业生产发展的一大症结。有债不还,讨而不给;旧债未了,新帐又起;你欠我的,我欠他的,互相掣肘,积重难返,业已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一些企业不得不招贤纳士,雇请能人,充实讨债队伍,制定讨债措施,研究讨债方略,以解决这一令人头痛、使人烦恼、继而感到束手无策的大难题。随着一支支讨债队伍的纷纷派出,于是在他们的身上也就生发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一拳“打”回二十万
今年10月底,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的销售科科长许某,亲率手下两名“干将”赴某针织厂讨债。到了针织厂,许某径直走进销售科,瞅见科长崔某正在。许某跨前一步,指着崔某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崔某也不示弱:“你干吗这么凶,再横我们没钱给你也是白搭!”许某火气更大,说道:“今日个我要不给你颜色瞧瞧,你怕还不知道狼是麻麻子!”随即一伸手,将崔科长办公桌上的玻璃板和茶杯拉到地上。“你,你咋能……”崔科长正欲发作。“啪——”许某又一拳砸在了他的左眼角上。崔科长见势不妙,捂了左眼就向屋外逃去。许某用手指着崔的背影吼道:“下次来再不给钱,当心我点了你的灯!”
第二天,针织厂崔科长就给许某打来电话,说是厂里已答应筹措20万元还债,汇票明日寄出。又说,咱们别再为这事伤了和气,又总算和好如初。
拔吊针“拔”出五万元
催款员小锋去某厂催款,前前后后去了5次,却总是空手而归,领导不满,同事议论,小锋亦觉有苦难言,脸面无光。一日小锋想好一计,复去该厂。到了厂家,却死活找不见厂长的人。问张,张不知。问王,王不晓。想打道回府,又怕招来耻笑,无奈之下便于当晚歇脚一家旅馆,左思右想,一夜未眠。第二天又进工厂,几经打听,方得知厂长得病住院。小锋又扭身去了医院,于住院部挨着病房找,终于在一小房间内找到厂长,其时,他正挂着吊针。不用介绍,厂长自然知道小锋的来意。厂长又是一番“热情”接待,可这回小锋没认这个“茬”,遂于厂长展开舌战。厂长有病,本来心情就不好,又经小锋这么一喊一闹,就禁不住面露愠色。见厂长神情有变,小锋态度愈发硬起来,大声道:“今日个我是豁出去了,你要再不给钱,我就拔你的吊针!”遂上前作拔针状。厂长害怕,连连摆手:“别,别,咱们有事好商量。”稍停又说:“你拿纸笔来,我先给你批个还款5万元的条子,你看咋样?”小锋道:“能不能再多还点?”厂长说:“要再多,你就是把吊针拔了我也没办法。”小锋见状,只好点头作罢。随即拿了批条去厂财务科办了汇款手续。小锋凯旋归来,厂头大喜,把小锋好生“夸奖”了一番。
撤——
某企业外欠西北某纺织厂货款290万元,纺织厂多次讨债,却总是有讨无还。厂长无奈之下,责令财务科长率“一杆人马”上门讨“钱”。财务科长遵命,随即点兵点将,召集财务、销售、供销等部门能说善战之士20余人,乘一面包车,开向这一企业。
车刚进得厂门,便见该厂厂长打远处走来。财务科长吩咐大家赶快下车,速去围截厂长。众人得令,倏倏跳下汽车,直向厂长奔去。厂长看见,似觉不妙,匆忙扭身向另一方向拐去。财务科长怎肯放过,正欲跑步疾追。忽见前面闪出2人,财务科长先是一愣,再拿眼细瞅:“呀!不好,快撤!”随从一个个纳闷:咋?刚来就让撤。财务科长说,让你们撤,你们就撤。晚了,怕就来不及了。众人见事态有点严重,便又雀儿似的呼啦啦奔入车内。司机也不多问,看着人已到齐,一踩油门冲出厂门。直到回去的路上,大家才弄明白,今天这事为啥弄不成?原因是:他们碰到的那两个人也是“讨债”的,原来他们也欠着人家的钱……
(田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