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1月06日
第3版
03

“一计效应”感言

魏俊兴

最近,在《工人日报》上接连看到了“一计推出新天地”——辽宁鞍山市第一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吴宝庚献良策使企业发财,职工致富;“职工自有锦囊计”——湖北武汉石油化工厂总工程师瞿润和一计良策为企业增效千余万元;江苏淮阴市冶金工业公司工程师刘祥一条建议救活一个厂等几篇关于“一计效应”的新闻报道,读罢类似消息,既令人欣喜,又引人深思。

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打破“铁饭碗”,企业兴亡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今天,可以说,为企业献计献策,为工厂提合理化建议,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然而,时下确有一些单位,一些企业的领导,要么“两耳不闻百姓意,一心只集头头计”;要么表面上要求群众提建议,行动上却不重视或不研究采纳与否;要么对某个良策虽认为可行,到具体实施时却迟迟不见动静;要么对提出的某项措施虽点头称道,到真干时却前怕狼后怕虎,没有“吃螃蟹”的勇气;要么对某个关键设备的技改方案虽让职工去干,可在人力物力上不给予大力支持,使具体工作人员陷于进退两难之境;要么虽则采纳某个职工的一计良策后,取得了可观的效应,但对提建议人,不是轻描淡写地口头表扬一次,就是给上几十元“捂捂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试想,面对上述领导如此对待群众建议的态度和行动,群众谁还愿意为企业的兴盛操心?广大职工谁还会主动替“公仆”分忧解难?“主人翁”关心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或打击后,哪来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

以笔者之见,作为企业第一管理者的厂长,经理们,在规划企业蓝图,制定发展计划,确定改革措施时,切记在征求领导层意见的同时,不妨认认真真地听取一下广大群众的建议及良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多征求群众意见,多采纳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对领导。对职工,对企业都有好处,可谓一举多得。

从某种程度上说,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之时,就是企业兴旺之日,调动全体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出力流汗”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采纳职工的“一计”良策,是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之一,既属上策,也是明智之举,当发扬光大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