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毛主席指引中国工会走上国际工运舞台(下)
与此同时,中国工会在1952年、1953年广泛邀请亚非工会代表来华访问的基础上,本着自愿平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协商的精神,于1954年和1955年“五一节”,与邀请访问相结合,先后在北京举行了亚洲工会友谊座谈会和亚非工会座谈会,推动了亚非工人和工会的团结。《对世界工联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意见》的提出和亚洲、亚非工会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工会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代表亚非工人和工会的要求,独立自主地登上国际工运的舞台。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中国工会国际活动的批示和指示,奠定了中国工会国际活动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国际工会运动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些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1963年冬,鉴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毛主席又亲自批示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加强对国际工人运动的研究,期望中国工会在国际工运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50年代后期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体系趋于瓦解。美帝国主义坚持战争和侵略政策,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领导集团开始热衷于追求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造成中苏矛盾迅速激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从1959年以后的几年中,毛主席频频接见从亚非拉各国和日本等国来访的工会代表和各界人士不下二十起。在接见中,毛主席寄希望于各国工人和人民,向他们指出亚非拉人民斗争的任务、方法和动力。毛主席指出:“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继承和坚持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为中国工会国际活动制订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采取独立自主、广泛联系的方针,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国际工运舞台上,中国工会高举和平、发展、工人权益的旗帜,正在为促进国际工运新秩序的建立而努力奋斗。中国工会的主张,正日益受到各国工会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