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拆计划经济“旧房子” 建市场经“新大厦”
我省各项改革获突破性进展
本报讯 去年我省不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和速度,在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企业改革深化,经营机制有较大转换。年初,省政府出台了《贯彻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实施办法》,废止了不利搞活企业的文件2000多种,使赋予企业的14项自主权中9项已基本落实;省政府领导直接指导的韩城市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获得突破;全省组建股份制企业有200多家,总股本达30.7亿元,以股份合作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3900家,城乡工商集体企业和与农户联办的合作制企业已突破1.6万和7.8万个。
——市场体系发育,新价格机制基本形成。去年,我省放开钢铁产品、部分统配煤出厂价格和民用煤以及粮油售价。现在零售商品、农产品和工业生产资料指令性价格所占比重,已分别不足5%、10%和15%。全省发展城乡集贸市场2500多个,生产资料市场300余处,并形成技术、信息、房地产和资金证券市场110个。
——政府职能有所转变,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去年6月,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纠正了乱集资、乱拆借问题,清理撤销94个不具备条件的开发区;省级机关实施机构改革方案,省委和省政府机构,分别由15个、64个减为8个和49个,人员减少2500多人,精简比例在31%以上。区县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并开始实施,各级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逐步减弱。
——社会保障改革面拓宽。我省房改全面铺开,88%以上的公房和74%的职工已参与其中,8个地市、104个县区进行医疗制度改革探索,公费医疗开支下降;8178户国有企业近93%的职工参加了省级养老保险统筹,228万职工参加了待业保险;79个县有17.5万集体所有制职工实现了保险费用县级统筹。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去年11月全省新批三资企业722家,累计已达1370多家;外贸出口总额8.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以上;接待境外游客45万人,旅游外汇收入5亿元;全省保留的23个开发区稳步发展,其中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升至全国十大先进开发区的第三位。
改革的强大推动力,使我省经济快速增长。据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去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增长38.9%和10.5%。 本报记者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