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文化消费新时尚——报刊留言寄语
当人们厌倦了报纸、电视上连篇累牍、枯燥乏味的广告时,另一种温馨的广告却以它独特的风情进入我们的世界。这就是近来出现的礼仪广告。
最早开设此类广告的据说是《南方周末》,现在我国许多报刊已相继开展此项业务。某晚报利用“边角余地”每天刊登此类广告30多条,以每条100元计可创收3000多元,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对于消费者来,区区几百元算得什么。如果买东西送礼,钱不少花,礼品却不见得够味。而登广告则不然,一份广告,既是祝贺又能广而告天下——×××和×××新婚快乐,×××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福如东海……一份报纸发行几十万上百万份,认识不认识都送上一份喜帖子,百把元而已,绝对划算。
礼仪广告的悄然兴起,表明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享受,还十分注意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了,时间更为宝贵,这种采用广告的形式向朋友亲戚道个喜表达一份感情,送去一片温馨,同样具有美好的效果。
喜欢花钱在杂志上“寄语”者,大多文化层次较高,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他们想象力强,感情丰富。一些难以通过正常社交场合来表达的感情往往在杂志的留言寄语中可以达到目的。如一位中学青年教师,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向同事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通过《爱情婚姻家庭》写了一则文采飞扬的“爱的赠言”,那位同事看后激动不已,终于对他敞开爱的大门。有位姓陈的母亲辛苦了大半辈子把三位儿女送上大学,她生日那天,几位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合在《中国妇女报》登出:“妈妈,您辛苦了!”老人又高兴又激动。
时下,很多娱乐性强、发行较广的杂志大多接受这种业务。《青年知己》的“余地留语”、《知音》的“觅知己”、《深圳青年》的“刊底寄语”、《女友》的“绿色沙龙”、《分忧》的“忘忧河”、《青年导报》的“凡人智语”、《爱情婚姻家庭》的“爱的赠言”……都颇受欢迎。
(摘自《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