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3月22日
第4版
04

夏令营中的较量

省总工会副主席 李怡霞

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故事,成了最近人们议论的一个中心话题。因为这篇文章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反映了近年来独生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国力日益增强,生活日益改善并以尊老爱幼、敬长抚小为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来说,应当从中引出一些积极的思考。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古往今来,希望总是在未来。国人常把家里有个好孩子作为最大的安慰,何尝一个国家呢?正是由于一代比一代强,家才有继,国才兴旺。中华民族需要有希望的少年儿童,改革开放的时代应当拓起更有希望的一代。

这一代的少年儿童是非常幸福的,因为赶上了祖国腾飞的时代。比起他们的父辈来,物质生活和学习成长的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孩子们智力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较之于艰苦环境中的父辈和多子女成长起来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现在的孩子却明显得缺少磨炼,加之为分数所困扰,死读书、读死书而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象的确令人担忧。我们常说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这无疑是对的。但加强对孩子们多方面的培养、锻炼,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规范的品德、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习惯本是其中应有之义。就当前独生子女教育的情况看,应突出地强调后者。培养人最核心的是塑造高尚的精神,有了生机勃勃、顽强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适应各种环境,克服各种困难,去获得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时下,不少作父母,当爷爷奶奶的,可谓给孩子操碎了心。有的“小太阳”除了学习要自己亲自操作外,其余所有的事情几乎全要大人“承包”,熟不知这种依赖不加限止地延伸,就会泯灭孩子的精神、勇气,这种好心好意所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结果。

很希望这篇报导能刺激一下学校和家长,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让孩子们在打基础的阶段就能把筋骨锻炼得坚强一些。让他们对家庭少一点依赖,多一点自立;对社会少一点索取,多一份责任;对他人少一点冷漠,多一片真情。因为中华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

华阴市华山冶金车辆厂 潇阳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看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后,我觉得这话说得再好不过了。你看现在这些孩子们,除了认得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家以外,眼里谁也盛不下。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耍玩花的。学习怕用功怕动脑子,劳动怕吃苦怕流汗,就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玩。小了,不好管。大了,也不好管!自己一个钢币都挣不来,花起钱来倒大方,多贵的东西都敢伸手要,从来不替大人着想。你看他们追星追的那个狂劲!真要让他们到工厂农村干个十天半个月的,我看他们还狂得起来?

当然,这“病根”还在我们家长身上。平常让孩子吃好点穿好点,并无过错。但千万别养孩子“想干啥就干啥,想要啥就要啥”,一点苦也不吃,一点亏也不受的怪毛病。你在家里可以尽情地惯娃宠娃,但社会是公平的,绝不会因为是“独生子”“宝贝蛋”就为你网开一面,《夏令营中的较量》其中不有这样的例子吗?

我以为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看现在我们社会中真正做出成绩的有贡献的人,大多是关过“牛棚”的老“右”,和“十年动乱”中下过乡的“老知青”“老三届”,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人格的完善,与他们当年那一段“痛苦”的经历不无关系。“钢在火里炼,刀在石上磨”。但愿在下一届“夏令营”中,我们的孩子能交一份优秀的答卷,我们的家长也不再象那个“少工委干部”做护崽的母鸡!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还是留一片天地,让他们自己去闯吧!

西安市某报记者陈进

一日,12岁的女儿回家宣布:老师在课堂上读了篇文章,名叫《夏令营的较量》,老师还说今年春游不能带饮料、小食品、火腿肠,只能带饭带菜和水了。

在此这前,我曾在饭桌上讲过这文章的大致内容,母女二人的反映是冷静而平淡的。

就说春游携带食品这事,女儿上二年级第一次春游时,我有动议,带鸡蛋炒米饭,背一军用壶开水。但刚提出就被否定了。母女俩理由充足:都啥时候了,还带这!于是女儿便兴高采烈地背了装满面包、鱼片、锅巴、牛肉、高橙之类的包登程。归来时还讲谁带了烧鸡、谁带了香肠云云。

《较量》一文,中日小孩子在一件件小事前表现各异,是社会、学校到家庭整个教育链的导向所致。当诸多眼睛盯在成绩单上时,孩子们春游携带什么食品就是小事一桩了,岂不知,小事也可影响人的一生。有报道说,今年3月5日,大学生们上街“学雷锋”,而大学校园里的厕所由中学的“学雷锋”小组清扫,这般学法,只要一次就可使“天之骄子”萌发今后干事摆花架子的念头。经历过60年代大饥荒的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如今就不那么太浮燥,这恐与当年逆境生存有关系。我建议,为人父母者,自今年春游始,在小事上多给孩子以正确导向。然后再教如何做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