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倔厂长”蒲德泉
任宁科
1990年12月,年已50岁的蒲德泉受命成为陕西汽车制造总厂铸造分厂厂长。他虽已年过半百,但多年的工厂生涯磨炼出了他果敢、倔犟的性格。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地在分厂推行出了一套全新的考核措施:经济责任制。在这个方案中,他把风险工资、岗位津贴和奖金捆在一起按百分制考核,并将奖金向生产一线大幅度倾斜:生产一线平均奖有时达到了300元,而二线却只有80元左右。这种办法实施后,有的科室干部嫌奖金和一线差距太大,拒绝领取……在铸造分厂度过了26个春秋的蒲厂长面对着这些老同事,倔劲也上来了,他挥舞着双臂:“嫌少,就到一线去。到了一线,干得好,同样给你高奖……”好多人看着他那股子犟劲,只好领了奖金。
蒲厂长对别人要求严格,对己更甚。毫不愧心地说:他付出的比任何人都多,但却只拿二线平均奖的0.8;对车间领导,他却让他们拿本单位平均奖的1.3倍,有的车间主任面对大把钞票,不敢要。蒲厂长脖子一犟,差点吼了起来:“拿,为什么不拿?你拿得越多,就证明你们车间生产搞得好,就说明你是英雄……”
别看蒲厂长倔劲上来不让人,其实,不管对同事、还是车间的工人,他都怀有很深的感情。他要求分厂的各级干部要牢记住两类人:一种是勤勤恳恳干工作的;一种是调皮捣蛋瞎胡混的。对干活肯出力的人,他恨不能捧到头顶,不管他们本人还是家属病了,他都专程抽出时间看望;两地分居的,他优先给予解决;调工资时,他又给他们多长……而对调皮捣蛋的,蒲厂长通常的做法是,脸色一沉,眼睛一瞪,牙缝里嘣出这样几个字:“别想,没份……”
虽说蒲厂长干起事来,得理不让人,但他并不专断。每做一个决定,他都和分厂的其它领导反复商量。他希望分厂的领导都和周围的人交朋友,他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获得了职工的信任,干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
蒲厂长时刻注意着职工的呼声。有职工反映分厂食堂伙食不好,蒲厂长立即责成有关人员组成了“伙食监督委员会”。第二天,食堂的主、副食就分别增加到3个以上……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整天看起来精神抖擞的蒲厂长竟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白血球血小板减少等多种疾病,他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为分厂的生产、管理东奔西跑。
正是由于他全身心地投入,方使铸造分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3年前他上任时,分厂的年铸件生产量只有1900吨,品种完成率也只有20—30%;3年后,铸件生产量不但达到了5000吨,而且品种完成率上升到了92—95%。蒲厂长以他突出的工作业绩连续两年被评为总厂级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