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6月16日
第3版
03

姑苏城外陕安人

高祖衡

在苏州市郊寒山寺附近的南新三十万吨水泥厂工程工地上,有一批深受欢迎的陕安人。他们就是陕西省安装公司三处150名职工组成的设备安装队。

这支队伍,有过辉煌的历史,他们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从永登到茂名,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我国建材工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里,他们又在苏州创造新的业绩。

阳春3月,南新工程施工进入旺季,头一仗是烧成窑筒体组对吊装。队长杨军宏带着大伙儿,集思广益,自制了一套龙门吊装机具,减少了大型吊装机具搬运费用支出。吊装前,天公似有意为难这帮“老陕”,阴雨连绵,现场泥泞,难以行走,偏偏龙门吊架基础又下沉。眼看要延误吊装工期,陕安人急了,说啥也不能栽在南新!他们拿出陕西“楞娃”的拼劲,硬是两天两夜苦干,重新夯实并加固了基础,使大窑吊装如期进行。

烧成窑筒体是个长75米,直径为4米,总重531吨的庞然大物,只能分体吊装。在吊装就位找正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由于设备制造原因,两节筒体极不规范,组对工作只好中断。若送回沈阳生产厂家修补,工期又不容拖延。建设单位便召集有关单位反复协商,确定在现场解决问题,并请求陕安承担修补任务。这使本来压力就很大的陕安又增添了新的负担。大伙儿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现场,千方百计,采用局部加热等办法校正,使筒体的精度达到了要求。反而提前7天完成了这项任务。

焊接窑体是关系整个大窑质量的关键工序,按照常规作业在这里又遇到了麻烦。由于气候影响,多雨潮湿,加上现场设施条件简陋,使焊接质量无法保障。这同样难不倒陕安人。他们在大窑筒体焊接部位搭起了防雨防风篷,用3只1000KW碘钨灯配合驱潮,保证局部相对干燥,用6只3000KW电炉对焊缝进行保温,对焊条也做了烘烤干燥处理。电焊工来了个车轱辘战,轮流上机,既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焊接周期,又使焊接质量得到保证。

经过两个多月的拼搏,大部分主体设备已安装就绪。工程监理人在现场高兴地称赞说:“在以往监理的项目中,你们陕安的质量、速度都是一流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