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6月21日
头版
01

默默耕耘的“老黄牛”

——记铁道部劳模、安康工务段工人安怀忠

我们要记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他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奉献。他,就是被职工们誉为新时期的“老黄牛”——安怀忠。

安怀忠是安康铁路分局安康工务段安康线路工区的一名养路工,每每看到他那弯腰驼背的样子,职工们心疼地说,老安的腰是砸洋镐砸弯的。老安却说:“把腰砸弯了并不可怕,怕得是腰本来就直不起来,给党的脸上抹黑!”

1992年,安怀忠那个因长期患小儿麻痹症的儿子又不幸去世了,这是老安第4个孩子夭折。虽然这孩子只能吃,不能动,成天疯疯颠颠的,虽然这个不幸的孩子给他们家里带来了许多的不幸,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一次次的不幸,使本来已经精神失常的老伴雪上加霜,也使老安这位硬汉子掉下了伤心的泪水。职工们嘀咕,这次恐怕老安撑不住了。但是第二天,老安却又出现在工作线路上。

不久,分局机关需调一个门卫。段领导通过研究,决定让老安去。一来考虑到老安已是近50岁的人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也该歇一歇了!二来照顾一下他的家庭困难。但老安却说,门卫这活儿虽是个“美差”,但我与两条钢轨打了一辈子交道,舍不得离开啊!我是个闲不住、坐不下的人,弄不好还会把身子急出病哩!再说,我是共产党员,有再大的困难都不算难,还是让那些比我更困难,更适应这项工作的人去吧。就这样,他谢绝了领导的照顾,仍旧把工区当成家,把两条钢轨当成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铁路的养护,在一般人看来,那是个简单的活路。其实,要把它养护好,并始终让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养路工们说,望不到头的轨,干不到头的活。一旦线路“几何尺寸”超限或出现钢轨裂纹、折断,那可是车毁人亡的大事。1992年7月的一天,13号道岔基本轨发生裂纹,当时由安怀忠带领几个年轻职工换轨,但轨眼还没钻完,就下起瓢泼大雨。一些职工劝安怀忠说,工长不在,咱还是把饭吃了,等雨停了再干吧!老安说:“线路成了这个样子,你能吃得下饭吗?”在他的带领下,硬是冒着大风、大雨,把轨换完。事后,一些职工问老安,你这样雨里、泥里干图了个啥?老安说,我图得就是“共产党员”这几个字。共产党端的是党的碗,吃的是党的饭,就要为党干活。一次,巡道工发现工区东头两公里处有块钢轨接头夹板折断,回工区报告,这时已是中午12点多了,工区所有的人已经下班,只剩下老安一人。他二话没说,去库房里拿上工具、扛上夹板,直奔出事地点,把夹板换了。这种事情,老安遇到的多了。每次,老安总是不声不响地把活干了;每次,他都抢最重的活干,总是把活干好、干彻底。

1990年春检,老安所在工区的14号道岔失格了,作为工区的一名老党员,他感到好羞愧,好伤心。于是他思前想后,日夜琢磨,提出了由党小组、党员包保病害严重的设备的建议。在支部和段党委的支持下,他带领党小组包下14号道岔和26号道岔。他利用业余时间,早出晚归进行整治,自那以后,这两组道岔在历次的检查验收中均达到了优良以上标准。职工们说,那两组道岔是老安的“自留地”、“责任田”。

看到老安成天到晚把心操在线路上,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一些人心疼地说,老安也太“认真”了。老安却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德。共产党员如果不履行自己的入党誓言,就是掮自己的嘴巴!

老安是工区党小组长。工区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的新工,数老安年龄最大。按理,他只要指点指点就行了,哪个还不听。但老安认为,正因为自己年龄大一些,就凭这副老脸,职工们也不敢指东打西,但共产党员的威信是干出来的,不是凭老脸蹭出来的。他硬是靠自己的实干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们紧紧地凝聚在自己的周围。

老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为工区倾注了很多心血,他说:“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我这是稀泥巴掺猪毛——土拌(办)法。”是啊,思想政治工作就在生活中,就在岗位上。段领导说,老安是凭他那满腔地热情和朴实无华的人格力量去带动人,感化人。当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他只是一个调味品,再也不愿意说他自己了。他认为,做过的事情不必说,说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

安怀忠的话,安怀忠的事,让我们回味无穷。 (本报通讯员 席透 王金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