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9·18大案纪实》拍摄新样式
在荧屏上首次开创了以公安干警为主人公、由干警登上屏幕重演自己破案经历的8集新闻纪实性电视连续剧《9·18大案纪实》,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很高,街谈巷议,反响强烈。对于风俗来说,这种“真人真事、真拍真演”有很强的视觉冲击;但对导演来说,却经历了无数波折。
去年2月,导演陈胜利,看到《河南日报》上刊登的描写9·18大案侦破始末的通讯后,立即被其深深地吸引了。顾不得将电视剧《凤凰琴》拍完,他就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陈汉元、制片人刘晓航等谈了要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纪实电视剧的想法,并邀请编剧李功达到开封深入生活,编写剧本。
此时李功达正在美国协助《北京人在纽约》编导修改剧本,接到国内的越洋电话后,他迅速返回北京,又“马不停蹄”地驱车南下,奔赴河南。在翻阅了大量侦破纪录、审讯记录,采访了参与破案的20多位干警及偷盗国宝的4名主犯后,李功达和导演陈胜利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看法:这就是必须由干警们自己来演自己,别把本身已经扑朔迷离、曲折迭宕的故事拍假了。
可是,让干警们放下手中的工作不干而来拍戏,这岂不是异想天开?河南省公安厅经过党组会的反复研究,表示难以同意摄制组的要求。
陈胜利不无沮丧,他开始寻找演员扮演警察,但这些演员试戏后他总觉得距离太远,感觉不对,演不出真干警的气质。于是他下决心孤注一掷,辞去所有演员,再寻请警察“出山”之策。
经过多方努力,摄制组将请求报告送到了北京的公安部政治部宣传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陈请原破案干警出演此戏的必要。宣传部遂给河南省发了通知,希望协助拍摄。但省公安厅认为此事既无先例又耽误工作,仍表示异议。摄制组只好再次派人找到公安部政治部反复“游说”,权衡利弊,公安部终于来了个大大的“破例”。
就这样,开封、武汉、广州等地数十名参与9·18大案侦破工作的公安干警,在导演陈胜利的“指挥”之下,又来了一次追寻“国宝”、缉拿大盗的联合行动。中国电视剧的拍摄史上也同时多了一个新的样式——30%新闻资料、70%模拟表演的新闻纪实体连续剧。
《9·18大案纪实》以1992年9月18日发生在开封市博物馆内一起震惊全国的珍贵文物盗窃案为线索,记述了以开封市公安局为主的我公安干警与犯罪团伙斗智斗勇,终于将流失的69件文物全部追回的故事。因此,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作为“9·18大案”侦破指挥中心总指挥的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自然成了这部电视连续剧中“挑大梁”的男一号。
这位局长的“镜头感”,并不逊于专业演员,在“誓师动员会”、“智斗澳商”、“与匪首刘农军对话”等不少重场戏中,武和平所表现出的那份真情实感自然天成,就连导演陈胜利都大为称道。在拍摄为追回已流失到澳门的文物,武和平与澳门商人进行唇枪舌剑的心理战一场戏时,由于“澳商”由演员扮演,而且离武和平真正经历此次交锋的时间已相隔半年,摄制组起初担心他难以进戏。哪知摄像机一架,武和平就有如“实战”一般。只见他一双犀利的目光直视“澳商”,先是循循善诱,晓以利害;继而步步为营,频频出击,直说得对手理屈词穷、哑口无言、甘拜下风。这场戏是一个连贯镜头,台词足有3分钟,就是专业演员表演起来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武和平却张弛有致,还加进去不少“即兴发挥”。
去年岁末,摄制组在广州街头拍摄“9·18大案”4名主犯中的最后一名罪犯刘进落人法网的镜头。这场戏安排在广东省中医院门前喧闹的马路上,因为1992年的这个时侯就是在此处。尽管是“假戏真做”,但蔡勇刚和许大刚演起来却是一丝不苟,动作干净利索。事后许大刚道出了他的“诀窍井:像平常工作那样,也就不觉得是演戏了”。这也难怪,他俩干警察这行都已十几年了,对他们来说,抓罪犯只是一项很普通的工作。由于在广州抓获刘进,他俩均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原从事隐蔽侦察的许大刚还被晋升为兰考县公安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