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石岛
□陶炳林
多年来,高泉老师的一幅油画“石岛”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画面上那屹立在海滨礁石上的石屋的独特造型;滨海特有的风云变幻所形成的美丽海空使我激动和向往。这次在山东开会才知道石岛就是几乎到了东海前哨的陆地尽头的那个小圈圈。会议一结束,我就背起了廿多斤重的画箱、画夹座上开赴威海、荣城方向的汽车,车子一直沿着东海岸奔驰,一边是浩渺辽阔的大海,一边是青翠葱茏的胶东大地,令人心旷神怡。当汽车渐渐接近石岛市区的时候,两旁秀美雄伟的现代建筑,高耸林立的脚手架醒目的告诉我:这完全不是我所想象中的幽静、古朴的小渔村,而是一个不小的新兴城市了。稍事休息,我揣上了速写本,沿街沿巷去追寻属于我脑海里的“石岛”。终于在一些偏僻小巷中,高老师画中的石屋出现了,那高高耸起的茅草屋顶;石版砌就的屋墙,小巷中蜿蜒曲折的石台偕,参杂变化的石屋周围葱笼繁茂的瓜藤菜蔬;天门里山顶飘过的五彩缤纷的云霞终于使我感到了“石岛”的影子。我庆兴自己没有白来,再过两年,巩怕就连这样的影子也不会有了。我在街巷旁若无人的绘画写生吸引了很多人,围观、评论和建议,当大家知道我想找一些富有海岛特色的景物时,一位老人用文字告诉我最好去“院夼”看看。次日一大早我租了一辆自行车,用纸片写了“院夼”两字,一路问着,就出发了。四十多华里整整摸了三四个小时,下午一点多才骑到了“院夼”海湾。一边是大海,一边是高山,不断变幻的海滨景色冲淡了我旅途的辛劳。院夼海弯的沙滩在烈日的照射下汛着刺眼的白光,浩翰微波的大海中点缀着繁忙的船只,大帐蓬下辛勤劳作的渔民和用大红、大绿头巾包裹以避烈日的渔村姑娘构成了色彩对比强烈的一幅画面。放眼四望处处人画,处处让我激动。可惜我只能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下午还得骑三个多小时的石子路,就只好找了一个阴凉处匆匆地画了一幅色彩小稿后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我终于没有找到我想象中的“石岛”。但我却找到了“石岛”过去的影子;也看到了今天的石岛!更想到了明天的石岛,那时该描绘的当时祖国东海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美丽的石岛呀!我还要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