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位青年筑路功臣的——
无悔人生路
今年29岁的他,1982年离开家乡河南长葛参加铁路建设,先后干过开山工、砌石工、木工,并长期兼任队上的治安员。10余年来,他马不停蹄地转战在千里铁道线的筑路与抢险工地,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滚烫的汗水和青春年华……
那是他人路第二年8月,西安铁路工程总公司一公司一队所承担的宝天线K1357特大桥进入桥墩支架安装施工阶段。40多米高的桥墩下,是奔腾汹涌的渭河,在上面作业真令人头晕目眩。刚刚成为支架安装作业组组长的他,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第一个“噔噔”地攀上了桥墩顶。在20多天里,他带领着全组10多人顶着火辣辣的烈日大干,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了40吨的3800个钢支架的安装任务。在这次执行任务中,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第一次感受到苦与险换来的潇洒与充实。
1992年夏季,宝成铁路马蹄湾站处山体位移,严重坍塌,两度中断行车30余天。他所在的一公司奉命抢险,第一战役是清除山头危石。已担任青年突击队长的他,抢过来搬运炸药的任务。踩着摇晃的山头危石,他一马当先,带领队员们从5公里外的嘉陵江对岸往300多米的山头搬运炸药。他们每人肩负25公斤,身背干粮、水壶和手电筒,天不亮就出发爬山翻沟,一天要在崎岖陡峭的山间小路上往返3趟。衣裤被汗水湿透了,被荆棘丛挂烂了,腿上划出了一道道血口,血水和着泥土向外渗。一次体质较差的队员小王突然晕倒了,大家争着去抢小王身上的炸药箱。见此情景,作为突击队长的他忘了自己的伤痛:“都不要争,我个子最大,由我来扛!”话音没落,他一把抢过小王的炸药箱背到了肩上。就这样,他和队员们苦战3天3夜,提前完成了4.6吨炸药的背运任务,为抢险赢得了时间。在这次特殊的战斗中,他被誉为“拼命三郎”,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1993年3月,他率领青年突击队拉开了会战“菜籽坝嘉陵江大桥”的序幕。这时老母亲给他寄来一封“双挂号”:“国军儿,你结婚两年了,还没有房子住。盖房的料都已备齐了,就等你回来动工了。过年没回来,这次总该回来吧!”满脸热泪的他也想有个窝,可现在哪里是盖房的时候?他一封信做了了结,又带领突击队员们奋战在抢建工地上。5月中旬,菜籽坝嘉陵江大桥进入施工攻坚阶段,此时已是夏收在即。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和妻子焦急地盼望他这个做筑路工的儿子和丈夫回来割麦子,可盼到的又是一封信和200元汇款,妻子难受得哭泣:“我要的是人,不是钱!”这年冬,当大桥胜利通车时,聆听着第一列货车驶过大桥时不断发出的“铿锵”的轮声,他这位“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铁汉子,却望着家乡的方向落泪了……
1995年春节刚过,春节留队值班的他本应回家休息20多天,可得知队上承担的宝中线西奉大桥重点工程就要开工的消息后,他只在家呆了7天就匆匆忙忙赶回单位,当天晚上就把铺盖搬到工地,用拼搏的汗水继续去谱写他那潇洒无悔的青春人生。
对了,你一定想知道这位年轻筑路工的名字,他就是荣获全路“青年建设功臣”称号的张国军。 (邓建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