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05月1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老李 杨绾现象析 图片新闻 《方英文小说精选》自序 黄陵祭祖 图片新闻 夏伯阳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图片新闻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杨绾现象析

屈超耘

绾这个人,中国老百姓对他不大了解。这是因为赖以传播历史知识的各种辞书如《辞源》《辞海》都没有为他立条目。《旧唐书》倒是有传,却是简而又简,使人难得要领。《资治通鉴》是提到他的,亦是寥寥百十余字。这么来,就使他的知名度大受影响了。

然而,他却是个大大的人物。这不仅是他官大,当过唐代宗李豫的宰相,也不仅仅是他在短短三个月(大历十三年四月上任、七月逝世)的宰相职位上给皇帝推荐了两个有才能的人,一是把湖州刺史颜真卿提拔为刑部尚书,一是把淮海判官关播擢升为都官员外郎。更何况人是可变性的动物,虽说杨绾推荐的颜真卿确实是名传青史,可关播就不一样了,代宗时他奋发有为,办了不少好事,但到了德宗时,虽身居相位,却对卢杞的胡作非为睁只眼闭只眼,被时人讽为“不开口宰相”。

我之所以说杨绾是个大大的人物,主要在于他以自己的清廉名声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而言的。本来他的官位只不过是个太常卿,掌管祭祀礼乐,用今天的职务套,算是一名部长,但“清俭简素”,及“制下之日,朝野相贺。”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至于他任相后如何振兴朝纲,史书上没有写,因为三个月后他就死了,还没来得及大鹏展翅。但司马光烘云托月地写了他拜相消息传出后的三个小故事,却充分说明他“清俭简素”的威力。一个是“郭子仪方宴客,闻之,减座中声乐五分之四。”一个是“京兆尹黎干,驺从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骑。”第三个是“中丞崔宽,第舍宏侈,亟毁撤之。”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枢人物,和代宗李豫又是儿女亲家,官封汾阳王,一家人重臣之多号称“满床笏”。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人物,闻听杨绾任相,立即撤掉宴席上五分之四的乐队,可见杨绾清廉影响之大。京兆尹就是首都的市长,官亦够大了,黎干平时出行总是“驱驭百骑”,现在竟然止留十骑,说穿了还是惧怕杨绾。至于中丞崔宽毁第,这故事更绝。中丞就是朝廷专司弹劾的大官,权力够大了,可这崔宽,听杨绾任相,立即毁掉华丽的房舍,可见他对杨畏服的程度。除过这三个小故事,《旧唐书·杨绾传》还有一句概括性的话,“其余望风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其镇俗移风若此。”把这句话翻成现代语,就是:因为杨绾当了宰相,朝廷里奢侈为俭约的官员,多得数不清,可见他镇俗移风的程度和威力。

读史读到这里,不禁使我陷入深思。是呵,任何朝代,任何政权,选什么样的人做“大梁”,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古代人盖房子,极重视大梁的作用,因为那时的房屋为土木结构,大梁在整个房屋构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大梁正而诸梁直”“大梁不正小梁斜”,充分表明了大梁和其它各梁之间的辩正关系。中国的民间艺术家,最爱用比喻的方法托物讽人。大梁和其它梁本来都是盖房上的术语,可把房子喻为政权,把大梁喻为关键性的官员,实在是贴切极了。它提醒我们,把清廉的人物安放在大梁位置,就可起巨大的支撑作用。

读史的人最爱联系现实。由杨绾想到“大梁正而诸梁直”,又由“大梁不正小梁斜”想到时下各级的要害性官员,不由得叫人感慨系之。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其所以能够蒸蒸日上,就是因为有众多的大梁支撑之故;而现实中又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坏事,就是因为有个别地方大梁不正所致。我之所以写这篇拙文,就是想提请国人注意慎选大梁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建议《辞源》《辞海》编辑人员,如若再次修订这些辞书,千万不要漏掉杨绾先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