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可爱的陕西(一)
“三秦”由来陕西为何又称“三秦”呢?其历史渊源和由来是什么呢?
《辞海》的解释是:“秦亡,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和甘肃东部地区;司马欣为塞王,领有今咸阳以东地区;董翳为翟王,领有今陕西北部地区,合称‘三秦’”。这说明,“三秦”最初只是项羽分封降将所管辖的领土,不包括当时楚王所占据的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也不包括陕南、陕北大部分领地,并不代表今日的陕西。然而,随着“三秦”称呼的流传,其地域含义渐渐模糊,进而成为陕西的代称,如今,人们听到“三秦大地”、“三秦父老”等说法,都知道指的是陕西,已约定俗成了。
“关中”由来秦地古称雍。“雍,壅也。四周有山壅塞为固也。”而“关中”二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自古以来说法不一,计有五种解释:
一说为函谷关以西。秦国定都咸阳、汉唐定都长安,故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
二说为“四关之中”。即东起函谷关(旧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弘农河西岸,新关指汉武帝时迁至今河南新安县东一里附近)、西至大散关(在今宝鸡市西南第11号铁路洞处,距宝鸡市西南17里)、南到武关(今商洛地区丹凤县武关河北岸)、北至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三说为“二关之间”。即东迄函谷关、西到陇关(在今陕西陇县以西、陇山脚下)。
四说为“八百里秦川”。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南起秦岭、北到北山,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
五说泛指渭河流域。 上列五说,第四种说法“八百里秦川”至今较为流行。 (三十五)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