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关于国有重点煤矿走出困境的思考
澄合矿务局局长高新民
今年国家把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重点煤矿当属改革之列。陕西有四大国有重点矿务局,可自从1993年以来,在国家“3年放开煤价,3年抽回亏损”的新政策下,陕西国有重点煤矿受地域差价、运输条件的限制,步入极其困难的境地。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四项:一是煤炭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成本与售价严重倒挂。1994年陕西国有重点煤矿原煤成本90.87元/吨,较全国的101.35元低10.48元,而售价仅79.68元/吨,与全国平均价126.83元差47.15元,这样仅澄合矿务局每年就少收人6895万元。二是铁路运输兑现率低。1994年澄合局铁运兑现率为75.88%。今年1—4月份仅为71.7%,使吨煤成本由上年同期的78.55元上升到89.28元,影响效益423.8万元。三是国家抽亏幅度大。1993年国家拨给我局政策性亏损是5275万元,今年仅剩1927万元。四是物价涨幅过猛,职工生活水平严重下降。1994年我局职工人均收入为3373元,是全国职工人均收入4510元的74.79%。今年1~4月份陕西的物价上涨指数为19.2%,而我局职工的工资分文未增,且有些月份还发80一90%的工资。与1993年比,职工生活水平下降49.49%。全局在贫困线(45元)以下的职工达2474户,占总人数的16.7%。
以上原因造成了资金极度紧缺,经营极度困难,上访人员增多,矿区极不稳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在理顺内部机制,做好内部工作的同时,重点优化外部经营环境。首先国家应给陕西重点煤矿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①保持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的煤价,国家说三年放开煤价。可企业真的使用定价权时,又常常受到政府的宏观控制,企业只好以大局为重,作自我牺牲;②提高铁运兑现率,使矿井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煤价很低的情况下,铁运率再没有保证,的确会使煤矿置于死地。③国家对西部基础产业应给予倾斜政策。进入90年代,我国煤炭工业的重点逐步由东向西转移,晋、陕、蒙将是重点开发区。陕西的蒲城、渭河、韩城、宝鸡等电厂都将进行扩建,年增加煤耗量1000万吨以上,为满足电力需求,煤炭必须超前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发展。④解决重点煤矿的负担和历史债务。企业半社会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包袱之一,再就是历史债务、拨改贷以后,单王村矿从1993年起,年付息500万元,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只有解决这些包袱,企业才能轻装上阵,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