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双休日过得更有意义
打今年“五·一”实行双休日以来,休闲成了一种时髦。它不仅被职工百姓所重视,也提到了大大小小的“父母官”的议事日程。并且,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的各类报刊,各种新闻媒体都开展了“怎样过好双休日”、“学会休闲”等专题讨论。此时此刻,一股强劲的“休闲风”正席卷着五光十色的都市。
而今,休闲形式的确“丰富多彩”,有的还真是“够味”、“够劲”的,像有到郊外“潇洒走一回”的,有邀伴尽兴“舞一回”的,有相聚茶馆“坐一回”的,有雅兴于河边“钓一回”的,还有“长城”“垒一回”的,也有桌球“敲一回”的,更有“新城”“逛一回”的……总之,休闲方式日益翻新,不一而足。
诸多的休闲形式,总的来说是文明、健康的,但有的“休闲”变了味,亟待引导和改进。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工作节奏加快,那么精神文化生活也应更加充实。因此,利用双休日休闲,享受人间的欢乐,既可让人们轻松,解除一些倦意,又可陶冶性情,本无可厚非。但是,凡事都有个“度”,都有个范围,如果不分文明与落后,高尚与庸俗,或者把双休日全泡在“修长城”和搭在“旋转”上,那就大可不必了。且不说消费水平是否达到,也不说中国的传统风俗,单就时光金贵而言,也要做到休闲有度。当今的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发展的年代,有许多的新知识需要去学习,许多重要的事需要去做。因此,应当科学安排双休日,既要注意休息和娱乐,也要不放松学习,抓紧时间充实提高自己,以提高双休日的生活质量。
由此,我想起了德国人的休闲消费,他们除过文体或旅游等方面的休闲外,更多的是逛书店选书、和各种工艺品的收藏,一些年轻伴侣还形影不离地到商店选购衣物。西方人如此,在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地方搞二次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一技之长训练、开办文学、文艺讲习班,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的。显然,这些休闲形式是很有意义的,应当推而广之。
双休息日制度的实行,使人们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劝君珍惜时光,珍惜年华,在充实精神生活、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切莫让人生似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