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彬英护“花”记
冯西海
彬英是一个人的名字。“花”则是她属下的职工和企业。
她,一个举止干练的女工会干部,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呵护着彬县65家工商企业的6288名职工,得到了一颗颗心灵的回应,树立起一个可敬可亲的工会干部形象。
1993年3月,刚过不惑之年的崔彬英由彬县计生委副主任调任县总工会主席。面对这把“交椅”,她心静如水,习惯性地捋一下齐耳短发,撂下小家庭牵肠挂肚的家务活,便风风火火地埋头于调查、检查、开会等工作中。去年下半年,她和县上的同志在调查中发现:全县停产、半停产和亏损企业13户,涉及618人。其中县建材厂职工已几个月未领分文工资,生活困难。面对这种情景,她对同行的同志说:“看到职工没饭吃,心里真不是滋味。”
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她从县工会经费中挤出5000元,争取到市、县两级拨款1.6万元,用于困难职工救济。由于所需资金巨大,她带领县工会干部风尘仆仆,跑遍彬县的沟沟岔岔、柳柳梁梁,为困难职工的生活四处“化缘”,动员县级金融、烟草、电力系统及其他效益好的企业单位向亏损企业职工伸出援助之手。仅两天时间,就收到13个单位集资捐款1.73万元。随后,县工会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知情、解难、暖心”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工会干部一起,把救济金送到困难职工手里。县建材厂职工张志奇身患肺癌,厂里发不出工资,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妻子每日用架子车上街卖蒸馍所得养活。当他从领导手里接过300元救济金时,感动得泣不成声。全县54个单位的168名特困职工愁闷的心田,硬是让崔彬英清爽温暖的“春风”吹散了阴云。
“要帮助亏损企业打翻身仗,工会组织最大的优势是从精神上给其大力支持。”崔彬英常常这么说。1993年底,县造纸厂亏损严重,每天贷款利息达1100多元,企业面临破产。省劳模、彬县炭店乡副乡长李成民挺身而出,承包了这个“烂摊子”。一时间,社会上风言四起,李成民的精神压力颇大。更让人头疼的是,纸厂以前拖欠10多万元电费,电厂不给供电,恢复生产困难如山。崔彬英听说后,大手一挥:“劳模包企业有困难,咱工会不支持谁支持?走!”她一有机会,便在各种大小会议上讲李成民的事迹,并在县电视台开办的“劳模风采”专栏中第一个推出李成民艰苦创业的报道内容。为了解决通电问题,她先后几次上门找县火电厂协商、交涉。在电厂领导办公室,她拍着胸脯说:“给他们行个方便吧。要是厂里开业后还不交电费,一切由我崔彬英和县工会承担!”看到崔主席为一个和自己毫不沾亲带故的企业家的事而焦急忙碌,县火电厂厂长、市劳模秦有良当下决定:先给造纸厂通电,拖欠电费以后逐月摊交。这情真意切的支持和关怀,暖热了李成民的心窝,也给了他强大的动力。他说:“我承包企业一不图名二不捞钱,还不是不忍心看厂里150多名职工饿肚子?只要有县工会支持我,为了企业红火我挣死也心甘!”经过努力,县造纸厂一年后还清了所有外债,共生产黄板纸1.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84%,建厂以来头一次交纳税金5.6万元,一举扭亏为盈,实现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崔彬英,一个默默工作在基层工会领导岗位上的女性,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腔情愫,架起了工会与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理解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