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恒公座右壶的启示
解玉泉
《荀子·宥坐》记载:有次孔子带着几个弟子瞻仰鲁恒公的宗庙,忽然在案桌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告诉他:“这是鲁恒公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的酒壶。”孔子一听,马上点头。转脸对身旁弟子说:“我知道它的用处了”
他立即命人把一壶清水徐徐注入这个酒壶,酒壶便慢慢倾斜,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立得端端正正,当水涨至壶口,酒壶就呼的一声翻倒了。从酒壶盛水多少的变化,聪明的孔子看出鲁恒公为人处事态度,不用仔细调查其人,也知道他是个办事注意公道的好国君了。
在两千多年前是否真有这种酒壶,我们无法考证,这种酒壶确切之名也不可知,我们暂且把它叫作“鲁恒公的座右壶”吧。
“鲁恒公座右壶”启示我们,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个“限度”,不到这个限度,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问题。因此注意把握“限度”就特别重要了。
一个人来到世上,经常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做人,而他每天面对各种问题,一念之差,就可能决定一生的命运。如果我们心中有了这个“鲁恒公的座右壶”就可以左右逢源,趋利避害。这个道理无论运用到哪个方面,工作、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等等都泛自四海而皆准。
譬如对待生活吧!一个人对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有的人有自知之明,收入有限,知足常乐,日子过得虽不宽裕,但平平安安,人家也不背后对你指手划脚,他的“鲁恒公座右壶”始终摆得平平稳稳。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分明自己收入不多,却盲目跟人攀比,终日想吃好的,住宽的。自身能力办不到,只好搞歪门斜道,发展下去就可想而知了。他的“鲁恒公座右壶”就可能翻个底朝天。
有句古话叫“善不积不足成名,恶不积不足灭身”,廉洁奉公,终生为人民做好事的领导干部和那些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身败名裂的领导干部,多是从一念之差开始导致不同后果的。如果后者心目中时刻有个“鲁恒公座右壶”用以警惕自己的言行,也许就不至“翻船”。
“器满则倾,物极必反”,从哲学上说明了“鲁恒公座右壶”盛水多少才变化的深奥道理。我们应时刻记住这些有益的古训,制约自己的思想,鞭策自己的行动,使自己始终朝好的方面发展,永远让“鲁恒公座右壶”端端正正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