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12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村落里的工厂 “盗”字之研究 图片新闻 竹颂 墙 老同学 九月菊 陌生面孔 情寄母土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村落里的工厂

(散文) 李子丰

这是1995年国家重点投建的大三线军工厂,“住在黄土黄坡”,背依莽山,南眺渭水,坐在北汤台、南汤台两村之间(据《史记》载:汤台是商朝的汤邑,设有祭台;后次成为秦人的大牧场),行政区划归陕西省兴平县七里庙镇。各种红头文件、印章,遍见“华兴航空机轮公司”字样,而在人们的嘴边,却有一个如同“亚运村”的流行叫法:华兴村。

古人云:近朱者赤……华兴村四周,炊烟袅袅的村庄比比连连,山塬茫茫,田野漠漠,河水汩汩,牛羊叫声连绵,自然也就近村者村,近民者民了。就连贯说“鸟语”的南方人也学会了用土语跟乡民打交道:“我上回浪的鸡蛋一满挨去咧……”不少人也习惯了赶二月二的七里镇庙会,把麻花叫“麻糖”;春暖时节,也在房前屋后点丝瓜、盘葡萄,又在屋顶笼一窝鹁鸽,扑楞楞满天麻点;五黄六月,马车穿行,道边街面平渗渗晒满了乡民的新麦,这时家属们就成群结队,拎着菜篮到野外拾麦去咧。这搭水秀地沃,华兴村常年有一支老老少少的渔民队伍,披星而出,戴月而归;另一队荷枪实弹的猎人,更是扎裹得威风凛凛,出猎则野鸡野兔累累而归。华兴村人多房少,溢出来的“村民”就近租乡民的小洋楼住,依为唇齿,久了,就有小伙子娶了精精灵灵的村姑,走了“工农结合”路,天地一家春。足见,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造着人。华兴村被村庄严严包围,它的村野味不会日日减褪,只会一天比一天浓下去,稠下去…

如今,华兴村的路边街边,光那桶壮的白杨、瓮粗的梧桐,千计,万计,有的“金鸡独立”,树冠如坠天绿云,有的成排站队,似一条野野的河,天高风缓,鸟雀筑巢,蝉声悠扬。八千“村民”,有一半是黄土地后裔,一律操方言土语,声硬,气豪,性直,且多喜秦腔,爱吼几声“黑头”。人夏,“算黄算割”一叫,上千名单身的心也腾地“黄”了,各各就东就西,往南往北,上山下乡收麦去了。也常见搞土建、拉煤车、出炉渣、装车、卸车的塌塌草帽(民工),那架子车、镢头、铁锨也成了不可缺少的“专用工具”。华兴村医院,平常就诊看病者工一半,农一半;星期日贸易市场三份天下,商一份,工一份,农一份;一眼望不到头的菜市场,五成是卖菜的乡民,五成是买菜的工人,一到端午,一满是宽粽叶,一到八月十五,一满是红石榴。清早,不少乡民把奶羊牵进家属区现挤现卖,油白油白的奶汁洋溢着馋人的香气;偶尔也有脱缰的牛儿羊儿窜到街街巷巷,谁逮住了,谁就交还原主,也用不着酬谢。四周村里一过红白喜事,铿铿锵锵的锣鼓家伙一敲,粗喉野嗓的秦腔便满漾漾地灌进耳朵,无论男“村民”,女“村民”,顿觉生了一分包公的硬气,一分曹操的豪气,一分杨六郎的英气。夜深入静,犬吠如豹,激烈了夜幕,惊动了睡梦;凌晨四五点,“喔一一喔——喔——”雄鸡报晓,声声入耳;忽又听得一阵阵杀猪的嚎叫,几个时辰后的菜市上就能看到该红处红、该白处白的大肉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日子泛长了,华兴村便也象个村庄环绕、绿村婆娑的村子;耳濡目染久了,“村民”们的村野味也便酽酽的、淳淳的了。普遍大声说话,大碗吃饭,表情活泛,喜穿布鞋,夏天爱戴草帽,星期天连家起上北莽山游玩,有意熏陶山川乡野气息,提醒精神……

要说村野,华兴村是村野了一些,可毕竟是村落里的工厂。四周村子一年收割秋夏两料庄稼,而华兴村月月都有收获,年年都有几千万元产值的军品,时有飞机从头顶划过,华兴人便情不止禁地仰头看那机肚下的三朵轮子,就象一个老农喜呵呵地看已吃到嘴边头的庄稼,因为那正是华兴村收获的“铁庄稼”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