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12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村落里的工厂 “盗”字之研究 图片新闻 竹颂 墙 老同学 九月菊 陌生面孔 情寄母土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竹颂

李威

我很爱竹,近年来时以丹青染素,画得最多的是竹;远足每到一地,写生、拍照最多的也是竹。今年5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国家植物园,见到几十种竹子,真是大开眼界,美不胜收!还特地收集了几束竹叶带回珍存。置身竹海,浮想联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咏竹、叹竹、画竹,以竹为号,什么“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更有甚者,苏东坡喜竹成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则“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都是竹之高雅、秀美。竹者美,无华丽之姿,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有凌霄之志。需求寡,贡献多;虚心劲节,给人以启示者多矣。

革命先烈方志敏生动地描绘过大雪压毛竹的情景,赞颂了竹子不屈不挠精神:“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古往今来,竹好比中国之魂。正如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的:“东方文明乃是竹子文明”。在这样的文明熏陶下,能不爱竹乎!

竹者美,最美是神韵。它,挺拔正直,有节有骨,虚心不外露,真情不讳,高风亮节。人常赞颂竹的耐寒,与松梅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当寒流袭来时,竹,翠绿不改,傲霜斗雪,更显英姿。竹常与硬石为伍,条件再差,风云再变,信念不改,永葆生命绿色。陈云同志一生爱竹,在他走过的中国大地上,他偏爱杭州一个绿竹掩映的地方,并题字:云栖竹径。他现居的院子里也有一片修竹。

竹的生长,需求人们甚少,贡献人们甚多。它毕生为人类造福,全身心贡献于人民。竹的这种精神风貌,怎能不令人感佩!“我爱青年如翠竹,凌霄气概又虚心”,革命前辈董必武的诗在耳边鸣响:我赞美竹,更赞颂具有竹的神韵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