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母土
——赵新责和他的创作生活
杨焕亭
那是去秋一个清风徐来的午后。我和赵新贵在神交已久之后终于晤面了。接过经他签名的立卷著述,我心旌摇荡,惊异于文学的魔力。短短几年间,他用那裹着豆绿色检察官制服的瘦削双肩托起了“渭北崛起的新星”,用那双青筋纵横又蕴含热血的双手,摘下一颗颗《北方闪烁的星辰》;用那双布满血丝而又炯然有神的眸子,摄录关中平原风雨沧桑的历史变迁,于错综纷纭的人间春秋理出清浊分明的《古都泾渭》。痴情地将180多万字的作品奉献给我们这多彩的土地,多彩的时代,多彩的生活。
这位出生于古豳国——旬邑的作家,他的第一部报告文学集——《渭北崛起的新星》,18篇文章18颗星,15万铅字,180个昼夜,他写得很投入,很执著,很清苦。废寝忘食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句成语,而是特有的生活旋律,就连春节走丈人,也顾不得阶前问安,炕头嘘暖,竟鬼使神差地披着漫天飞雪,步行五里去采访一位唱了几十年煤海恋歌的矿长。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山区小厂的技术干部,每日有大量的业务要处理。品尝文学的酸果,便成为夜深入静时如醉如痴的精神“美餐”。夜里两三点,写饿了,就生火搅些面疙瘩,一吃便是六、七两,然后再去爬那纺织着理想与追求的方格。
赵新贵在以后的一年中,足迹踏遍彬县、淳化、旬邑的山水阡陌,又创作了一部报告文学集《北方闪烁的星辰》,从而成为较早“反映咸阳改革、开放、搞活的作者之一”。也就是在这一年,搞过14年机械工作的赵新贵被吸收为咸阳市作家协会,咸阳市经济学会会员。
1994年4月,对于赵新贵来说,是人生道路上新的转折。他走出了温润浩阔、川媚谷韫的大山,来到咸阳市秦都区检察院去当一名检察官。着一身豆绿色的检察官制服,顶一轮国徽,扛两面红旗,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生活。
新贵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并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成果结为《多彩集》出版。接着又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古都泾渭》。这两部长达50万字的著述,标志着新贵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示了作家在挖掘剪裁生活,观照浩如烟海而又丰富多彩的题材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明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视角。
他以一个检察官冷竣的目光去透视我们这个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而又充满着矛盾的时代,以对社会主义大厦中“蛀虫”的满腔义愤,鞭挞和揭露了那些侵吞国家资产,侵害人民利益的罪恶行径,仅收入《古都泾渭》和《多彩集》中的就有10多篇近10万字。他鹰一样追逐着咸阳反腐倡廉,惩治邪恶的风云,每一次斗争中揭露出来的惊心动魄的案件,都在他那饱蘸热血的笔底得以真实而酣畅的反映和展现。著名作家李沙铃曾为新贵写过一篇织热如火的美文,那里面说“新贵在‘沼泽区’里似乎没有退却,也没有打盹,他凭着热情和勇气,开拓前方的路”。其苦、其涩可想而知。然而,他却乐此不疲,“终生也不会后悔。”
我常常想,我们的青年朋友如果得知新贵是在艰苦条件下写出了200多万字的作品。他们从中获得的便不仅仅是艺术享受,而首先应当是理想、情操和价格的魅力,是永不休止的生命张力。他的又一部新著《四味集》即将面世,他那双永远期盼着明天的双目比任何时候都要澄明和溢满光彩,他心中的太阳每日都是新的。在4月份刚刚加入省作家协会的赵新贵又在蕴酿着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