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3月22日
头版
01

激情泼洒秦巴山

——记“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何伯墀

1986年10月,陕西省科委召开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研讨会,西北有色地勘局总工程师何伯墀集其30多年野外地质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广博的地学理论造诣,提出大力开发陕西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条建议,其翔实的数据、精辟的论点、科学的预见,给苦苦探索振兴地方经济的人们启开了一扇清新亮丽的窗口。

10年后的今天,随着凤太铅锌、金等许多矿产资源的相继开发,以资源优势带动陕西经济发展的思路正在变为令人欣喜的现实。煎茶岭镍金矿也在多方联合投资中开始了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发。

195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的何伯墀,先后参加了鞍钢弓长岭大型铁矿勘探、本湲大朋山大型熔剂石灰石矿床普查,评价了八千万吨远景的北台沟铁矿床,初步展示了一个年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1957年,鞍山地质分局奉命西进,从此,何伯墀便把他整个心血倾注在秦巴山中。他组织了宜昌北部山铁矿床评价,仅仅四个月时间就提交了3000万吨铁矿地质储量。在堪称陕西冶金地质经济发展史上蔚为壮观的三次勘探大会战——略阳鱼洞子铁矿会战、略阳铜厂铁矿勘探会战,山(阳)镇(安)柞(水)地质普查会战中,他历任会战指挥部地质办副主任、组长,负责技术组织工作。特别是1958年鱼洞子铁矿会战,他组织相继提交了大型铁矿勘探报告一份,小型铁矿评价勘探报告三份,发现了铜厂铁矿,勘探了数处大中型石灰石、白云石等辅料矿床,为略阳钢铁公司、汉江钢铁公司的筹建奠定了原料基础,从而结束了陕西钢铁工业“手无寸铁”的历史。

1980年6月,何伯墀出任西北有色(冶金)地勘公司经理、总工程师。上任之初,他立即召集了一批业务骨干,从陕西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研究成矿规律,科学地提出秦岭泥盆系地层赋存着大量金属矿的理论,并以此调整了找矿布局,明确了找矿重点区域,编制了找矿规划。经过几年实施,勘查出了铅硐山、银母寺、八方山等凤太大、中型铅锌矿床,扭转了西北地勘局因十年浩劫造成的找矿被动局面。在他担任总工程师的十五年间,共勘探或找到了三处大型铅锌矿,三处大型、特大型金矿,二处大型铝土矿、十余处中型铝、铜、铅锌、金、银、钼、锰等矿床。特别是他根据超基性岩体中金矿床的找矿经验,认真分析了煎茶岭等区的成矿条件,在金的找矿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被列入国家“892”重点金矿勘查项目的煎茶岭镍金矿等两处大型矿床,其潜在价值高达3万亿元以上。

在长期的野外实践中,他深感原有的找矿方法和工作指标已严重影响着地质工作的成效,为了进一步规范、更新技术要求,1981——1983年,他组织编写了55万字的《金属矿产勘探工作方法》手册,在同行中广泛流传。作为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金属学会理事,省矿产储量委员会、矿产资源委员会委员,他带头进行理论研究,撰写和发表了《论陕西冶金矿产地质特征及钢铁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秦岭葫芦沟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等论文,他与其他同志联合进行的《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成果,分别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十余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使他获得了崇高的荣誉:1978年,他受到陕西省科技大会表彰奖励;1991年,他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他荣获第三届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今,已过花甲之年的何伯墀依然在执著地追求探索着,他依然在秦巴山中跋涉、奔赴着……

(秦西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