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演艺界因何兴起“从军热?”
文/董金胜
越来越多的观众,在不经意中皆猛然发现,演艺界众多的明星竞相穿上了军装,归入了“军旅艺坛”,“呼啦啦”涌来一股“从军热”。
的确,1993年8月,蔡国庆身披国防绿成为“军队歌星”,似乎成了演艺人“从军热”的起点。此后郭达、刘亚津、侯耀华、于文华、甘萍……许多演员都纷纷奔向了军营,进入了军队文艺团体。
这是怎么了?在中国改革的列车向市场经济奔驰的今天,在许多人都认为参军远不如上大学、进三资企业、下海经商来得实惠的境况下,演艺界竟然“从军热”!许多人对此大惑不解。
面对“从军热”,资深的文艺专家们却不感到惊奇。他们这样解释,这种现象建国之后曾已出现过三次。从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到“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再到《高山下的花环》,都出现了“从军热”。分析这第四次涌来的“从军热”浪潮,专家们认为可贵的“军魂”促发了文艺人员的激情,引发了他们从军的渴望,他们感到走进军营以军人身份为战士们演出,有着一种常人难以享受、体悟到的骄傲、自豪和喜悦。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从军热”是军队文艺、文学作品起到的感染和影响的结果。不错,从实际角度看,确实有许多这样的因素存在。《军营男子汉》、《战士别故乡》、《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响》、《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当兵的历史》、《咱当兵的人》……瞧,单就歌曲而言,几年来就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受军队官兵、老百姓欢迎和喜爱的音乐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动听的歌声,也通过演唱鼓舞了军人们的斗志、焕发着激情,更在广大民众中富有鼓动和感染,树立了当今军人可歌、可赞、可敬、可佩的形象。你下你的海/我趟我的河/你坐你的车/我爬我的坡/……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位歌星说,他正是为这样的歌声所打动、感染,才立志要从军,成为一名“军旅歌手”的。
虽说演艺界涌动着“从军热”浪潮,然而作为一个演员,若真能跨入其门穿上戎装,也绝不是易事。以蔡国庆为例,他也是几经周折,经过接受严格的审批,才进入军队大门的。据悉,演艺明星愿意从军,这种渴望他们大都萌发许久。以一首《纤夫的爱》唱红大江南北的“小妹妹”于文华,现在已经是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一名歌手了。入伍后的她有着这样的感触:军人的气质、军人的品格与风采,是一种荣耀、喜悦、骄傲和自豪,当一名军队歌手,是她一生中很幸运的—件事。
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不难想象,祖国的军队无疑是最好的“大熔炉”,它培养、造就出各类人才。的确,不少喜爱蔡国庆的歌迷已经感觉到,经过磨炼在舞台着一身军服演出的蔡国庆,无论歌声还是形象,他都添了些许阳刚,多了几分男子汉的雄劲。
顺便一提的是,有个别人对于演艺界的“从军热”不以为然,有的还持怀疑态度,认为个别演员从军是因为有利可图。比如:能分到军队的房子,没有北京户口的,可以以此进京拿到“护身符”。其实对于这些我们没有必要去猜测、深寻,因为人生的路还很长,从军后的明星,有了“当兵的历史”,怎样演好下一部戏,唱好人生的这首歌,军营的官兵们更会一清二楚,还是让我们暂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