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再现彭大将军风采
——追访吕晓禾
文/马平川
继《大决战》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又推出了纪实性描绘解放战争题材的历史巨片《大进军》,此片将再现当年彭德怀将军率领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恢宏的历史画面。西北战场总指挥彭德怀的扮演者就是沈阳话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吕晓禾。
吕晓禾浓眉大眼、举手投足间不失剽悍豪放的气质。他说他少年时的理想是当运动员。特别喜欢足球、拳击等运动项目,1960年14岁的他正在读书时却鬼使神差地走进了沈阳艺术学校,两年后进入沈阳话剧团,从此舞台上便活跃着吕晓禾的身影,他先后参加了《雷锋》、《霓虹灯下的哨兵》、《兵临城下》等三十余部话剧的演出。
吕晓禾十年前在谢晋执导的《高山下的花环》中成功地塑造了梁三喜这个形象一炮打响。荣获1985年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此后他又在电视剧《杨虎城》中出演一代名将杨虎城而博得一片赞誉。他相继在四十余部影视片中担任演出。向亿万观众奉献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吕晓禾因此荣获“中国电影新时期十佳男演员奖”。
吕晓禾说:“去年11月导演让我出演彭德怀,我感到有一种压力,尽管我从前多次演过军人,彭德怀出身贫苦农家,投身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对于我们后来人,他永远是一座丰碑,是真正共产党人的楷模,在他和他的战友身上,表现了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民族繁衍生息的凝聚力之所在。”
吕晓禾认为,塑造彭德怀形象,仅能模仿彭总说几句话做几个手势是远远不能胜任的,要尽力摈弃那些脸谱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表演痕迹。在模仿中要尽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因而他用更多的时间全面体察塑造对象的同时也观察自己,寻找差距。吕晓禾将他揣摸到的彭德怀的心理轨迹和个性特征溶化在自己身上,注重在神韵上下功夫,力求塑造出真实可信的活生生的彭德怀。
开拍不久,吕晓禾就遇上最难出戏的“看地图”,吕晓禾反复琢磨,他想,所谓戏,“就是细”。要细致地体味角色的性格、心态,找到习惯动作。他认真地设计彭德怀的每一动作,接过蜡烛,登上板凳,看地图,再下板凳。吕晓禾认为,许多农民有蹲在板凳上的习惯。彭德怀是农民出身的将领,他也会蹲在板凳上谈兵。于是彭德怀蹲在凳子上和副司令、参谋长展开讨论。这一“蹲”,加快了节奏,营造了气氛,果然独具个性。
吕晓禾深知只有把角色和演员真正融为一体,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