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4月26日
劳动视野
02

从钳工到玩具批发商

——一名下岗职工的生活轨迹

如果不是在熙熙攘攘的西安康复路市场,我绝对不会把眼前的牛瑜平和玩具批发商联系起来。和这里众多的操着南方口音的浙江人相比,牛瑜平的眉宇间更多地洋溢着北方人的厚道和淳朴。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侃侃而谈。

1989年,牛瑜平从安装技校毕业,进省建筑木材厂当了一名钳工,随后到动力科搞维修,而后在厂团委工作。两年时间里,牛瑜平心里一直很压抑,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想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于是,到团委工作两个月后,他毅然要求主动下岗,离开了工厂。这意味着,他失去了令同伴羡慕的清闲工作和每月二百块钱的工资。

离开厂里后,牛瑜平在家呆了3个月。下一步该怎么走,他苦思冥想,决定去应聘。在某酒店和一家建材公司,他干了一年,初尝了经商的滋味。但对他震动最大的是,自己的薪水和老板的收入简直不成比例,悬殊太大,他打算自己干。1992年初,他南下去了苏州。

经在苏州工作的姐姐介绍,牛瑜平结识了姑苏玩具厂厂长,厂长慎重地给了他几千块钱的货,商定由牛瑜平在西安推销。回到西安后,牛瑜平用麻袋背着这些布绒玩具在东大街跑商店,第一批货卖出去了,可他并没挣到钱,因为厂家给他的货在价格上并没有优惠,他却将订单寄到了苏州,赢得了厂方的信任。

当时牛瑜平刚结婚,父亲又在单位买了房子,家里没钱,他自己只有500元,即使这样,他还是大胆借了一万元,硬是在省建筑木材厂临街的招商市场上租了一间房,自己卖起了玩具,这时是1992年6月。不久,牛瑜平看到比邻建筑木材厂的康复路市场生意更好做,便将摊位摆到了康复路,营业额陡然剧增,当年就挣了5万元,接下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家里装了部电话,他切身感到,信息对做生意实在太重要了。那一年里,牛瑜平吃了不少苦。他几乎每月都要去南方进货,路上都坐硬座火车,晚上就在座位底下铺张报纸睡觉,衣服弄脏了,到玩具厂时人家叫他“小瘪三”。平日在西安,他早上6点半要蹬三轮车拉货出摊,白天看摊卖货,下午6点收摊后还要配好第二天卖的货,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说到这些时,牛瑜平感慨良多。

第二年,他再去南方进货时,就先到街上转悠,了解市场上生产布绒玩具所用的布料、填料、眼睛、鼻子的价钱,然后再到进货的厂家看生产过程,打听工人的工资,这样,一件玩具的生产成本,他已心中有数。当他和玩具厂厂长坐到一起谈价钱时,他一口报出的价格让厂长目瞪口呆,原来牛瑜平所说的价格正是玩具成本加利润的总和。从此,厂家对牛瑜平刮目相看,牛瑜平也以诚相待,双方签了协议,有钱一块挣,赔了共同担,牛瑜平以自己的勤奋和精明在商场上驰聘,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在康复路布绒玩具市场上,牛瑜平是最大的一家。他在市场上有两个摊位、一间办公室、一个库房,年营业额上百万,同时为苏州、常州、广州、常熟等地六家玩具厂作代理商。创业的艰辛已成了历史,牛瑜平早已不用再挤火车进货,他只要打一个电话,告诉厂方什么品种的玩具畅销,对方会立即投入生产,及时发往西安,双方建有帐目,根据销售状况年终再平帐。

牛瑜平成功了,却没有止步不前。“我打算以后自己办一个玩具公司”。这是他的下一个目标,预祝他梦想成真。本报记者朱碧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