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改革潮头搏浪人
——记岚皋电力局局长、省劳模海广龙
海广龙——人们公认的巴山赤子,岚皋水电创始人。钢强的意志,是他的个性特征,开拓的勇气,是他搏浪的风采。四十年风风雨雨,谱写了辉煌的“拓荒牛”之歌,他特有的智慧和胆识,情系山川,体现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岚皋电力事业之中……
五十年代,他风华正茂,在山城的北坡,风餐露宿,与同伴们托起岚皋第一颗巴山明珠——方垭电站。
六十年代,他艰苦创业,投入一期工程改造装机由48千瓦增加到160千瓦。机房里值班,渠道里清泥,坝头上拦水,春夏秋冬,汗水滴滴,汇聚成涓涓细流,涌入一江春水。
七十年代,方垭电站投入二期扩建,新增装机380千瓦。他深爱着自己的事业,勤学苦钻,创建机电修理组,担负起保护设备,服务社会的责任。进工厂、到农村、修理电机,解决排灌,研制出适合农村水利建设的潜水泵,与工人农民结下了纯朴的真情。
进入八十年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席卷华夏大地之时,他出任方垭电站站长,历史的责任重重地落在了这位开拓者的肩上。当时,刚刚从手工作坊向机器工业转化的地方工业,因电力不足而成为发展拦路虎。1985年,在科学和实践的基础上,身为站长的海广龙大胆提出对方垭电站进行三期改造的方案,增加装机320千瓦,总装机达到800千瓦,众多的阻力,种种的非议,没能动摇他的决心,他力排众议,县委常务会议上立下军令状,贷款30万元,拿下技改工程。180天日夜奋战,工程按期竣工,电站效率递增一倍。1986年,随着电力供应由城镇向农村发展,为扶持乡办电站,以联营方式将苟坪电站并人县电网,结束了岚皋县小水电站孤立运行的历史,不到三年,使这座负债15万元的乡办电站走出了低谷,1986年出任县水电公司经理的海广龙同志面对岚皋电力供求矛盾和水电开发的出路问题,他奔地区、跑省上,在地县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毅然决策小水电并入西北电网,投资160万元,建成岚——火35千伏输电线路及变电工程,为岚皋小水电规模化建设拉响了前奏曲,形成了以小水电自供为主,大电网调节为辅的地方电力体系。此时,正值安康库区移民建设的关键时期,电力先行为加快移民迁建工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后期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开发创造了先决条件,涉及二区一镇共15个乡的库区移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于此同期,接收管理了民主供电区和解放岩电站,为岚皋县西部地区经济重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地方电力工业的发展,企业的实力日益壮大,1980年,企业年发电量为2004万千瓦时,销售收入8.71万元,工业产值10万元,上交利税0.8万元,资产72万元,1990年企业年发电量为1183万千瓦时,销售收入180万元,上交利税8万元,固定资产总值600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490%、241%、900%、650%。
“八五”期间,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岚皋电力展现出夺目的光采。按照“以电为主,多业并举,滚动开发,横向联合”的战略思想,电力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并以此带动了电力三产业,启动了招商引资,引入了股份经营的新型机制。兼并县农具厂、实现优势互补,开发机电加工业。开办电力宾馆,引导社会服务,建立展现时代特征的饮食服务业。在电源开发上,利用水力资源优势,积极融资,1988年仅依靠借来的20万元启动资金,恢复新春电站建设,使这个因资金不足而“三落三起”的工程于1990年12月正式发电,装机3200千瓦,在省地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完成总投资970万元。在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资金的开放政策中,抓住机遇,从1993年到1995年共引进资金1300万元,完成方垭电站四期改造,新春电站二期扩建工程,新增装机970千瓦,年增发电量600万千瓦时,增收180万元。联营新建碳化硅厂,投资200万元,年产碳化硅1500吨,产值400万元。岚皋电力的产业化格局,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共识,县委、县政府将岚皋小水电列为支柱产业,龙头工业。根据良好的小水电开发条件,在海广龙同志的倡导和策划下,经西北电力勘测设计院专家考察论证,编制出岚皋县小水电梯级开发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县总装机将达到13万千瓦。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齐园电站开工建设,历时一年时间,于1997年元月完成全部主体工程,装机1640千瓦,总投资820万元,由国家建设银行总行支持贷款580万元,企业自筹240万元,创建了安康地区第一个小水电股份制样板工程。历史的契机终不负有心人,1996年9月,国家中西部平衡项目贷款选中花坝电站为投资项目。同年12月,电站开工建设,装机规模9000千瓦,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发电量4000万千瓦时,年收入1200万元。项目资金已由省工行批准专项贷款3500万元,总投资为6000万元,刷新了安康地区小水电站建设在投资、装机、建筑门类上的三项之最。
岚皋小水电的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洽谈投资项目者频频而至,二十余家中外企业与岚皋县电管局,县电力开发总公司达成投资意向协议。
在电源开发的同时,电网建设也显示出超常的速度。区域电网建设不仅覆盖了全县城乡,而且带动了毗邻市县的经济开发,现已形成三县市40个乡的供电网络。县电网现已拥有35千伏线路34.208公里,35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6300千伏安,10千伏线路505公里,低压线路1500公里,装配变压器容量14900千伏安,并网水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8000千瓦。1997年,全县将实现乡乡通电,村通电率达90%。
经济要发展,电力必先行。一业带来百业兴,近几年来,在电力先行的作用下,全县广播电视、邮电通讯事业步人快车道,农村广播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人户率达80%,全县乡镇以上开通程控自动电话。电力的超前发展,搬开了地方工业的拦路虎,先后形成了以水泥制品为主的建材业,以缫丝为主的丝绸业,以魔芋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碳化硅,硅铁为主的冶炼业,以林产品为主的森林工业,并逐步形成规模,进入中外市场。
群雁奋飞在领头。在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发展的经济浪潮中,身为县电管局局长的海广龙同志率领企业一班人投身改革,致力改革,使岚皋电力企业显示出强劲的活力,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96年,企业年发电量达3618万千瓦时,销售收入979.6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78.3万元,实现利税135.9万元,分别较1995年增长16.25%、40.25%、16%、24.17%。此时,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3000万元,为1980年的10倍。
成绩是显著的,省地县领导和全县人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赞赏。岚皋人谈及电力,无不以此而深为自豪,1988年,国家水利水电部,授予海广龙献身水电事业三十年荣誉证书。1992年,省水利厅授予他地方电力管理先进工作者。1995年国家水利部授予他全国水利系统电力安全管理先进个人,今年又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岚皋电力从起步起到今天,已是电站成群,银线成网,星若银河,充满希望。海广龙所领导的地方电力企业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水电站”、“全国优秀县电网”、“全国水力系统电力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西北电力系统行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发扬延安精神先进单位”、“全省地方电力管理先进集体”以及省地县“文明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翟龙杨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