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5月22日
经济生活
02

储备职业技能做跨世纪的赢家

目前,努力掌握第二技能已成为相当多的城市青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市社会调查中心对1000名青年的零点调查表明,76%以上的青年表示已经感受到了生存竞争的压力和危机,而把主要精力由过去的下酒店、进舞厅转向了业余学校,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有利于求生存、求发展,这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

在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再掌握一门技能、技术的热情,可从今年各类职业培训报名难中可以看出。以江苏为例,今年参加成人高考的人员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如今升迁、跳槽、下岗再就业,没有几项技能无法适应。在针织厂工作的丽,参加工作不到三年就面临了企业亏损停产的局面。但她自学法律专业拿到了文凭,正逢市里法院招考工作人员,她一试就中,当上了法官。她说,是法律专业的文凭给了我一条生路。在医院工作的小军,进院时是个办公室内勤,二年来,他学写公文,又跟老院长学医,还自费拿了一个“驾驶执照”,今年,办公室主任空缺,院里考察了多人,有的只懂医,有的只会写公文,而小军最终以“全才”成了最合适的主任人选。

在机关拥有两张和两张以上文凭的人不是少数,机关在精减机构,精减人员,不少人为给自己多上一道“保险”,到函大、夜大再学一门专业。

如果说竞争就业、择优用人的机制,是形成“第二技能热”的“催化剂”,那么,正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推行的劳动资格认证制度,则为“第二技能热”提供了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文规定,“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职业资格认证,不仅为用人单位衡量劳动者技能高低提供了客观评价标准,而且也为人们学习和掌握多种技能提供了规范的、明确的量化标准。可以预见,在未来社会里,就职从业学历文凭不过是基本条件,求职者还必须经过相应的教育、培训和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进入职业生涯。

透过“第二技能热”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学历和技能已成为衡量现代人类素质新坐标。一位人才学家认为,人们对学历的追求到对职业技能的同等重视,绝不简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劳动者素质内涵的更深刻的认识。 (张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