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咸阳渭城新鲜事:
城里人争去乡下当“猪倌”
咸阳市渭城区近日出现了一桩新鲜事,许多城里人纷纷到该区韩家湾乡韩家湾村兴办养猪场,做起了“猪倌”。
笔者闻讯去采访,被省内外投资者围得十多天没睡过囫囵觉的乡长方晨斌和村党支部书记、咸阳蟒塬实业公司经理郭学明陪我们来到村外,只见方园1000亩内一座座暖棚式猪舍已开始规划兴建,乡政府加紧实施水、电、路三通,使人联想到现代化养猪场的一派美好前景。郭学明兴奋地比划着说:“不出两年,就会在这汉高祖长陵脚下出现—个产值1.5亿,利税540元的10头瘦肉型良种猪基地!”
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养殖业为主的蟒塬公司属下的咸阳原种猪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养猪场,出产世界三大名牌瘦肉型猪,丹麦长白、英国大约克夏、美国杜洛克,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市场价格看涨,十分抢手,并出口国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传统养猪模式从猪种、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已不适应社会需求。渭城区区、乡两级为推动养殖产业化,采取公司十农户的运行机制,以原种猪场为中心大力发展规模养猪。由蟒塬公司对猪的生产从规范化暖棚猪舍建设、良种供给、技术培训、兽医、兽药、防疫配种、饲料配供,提供全方位生产技术和管理服务,并实行打标记和微机档案管理,负责销售,鉴定合同,共担风险。乡政府则提供“三通”及场地等配套设施的优惠服务。
瘦肉型良种猪市场看好,全方位服务和现代管理,负责包销,风险降低,使养猪业一开始就与土法养殖反其道而行之。加上农村宽松的干事环境,吸引了众多城里有识之士。4月中旬基地建设启动后,15天内就接到咨询电话300多个,接待来访者80余批。5月8日,第一批18户投资者鉴定了200万元的合同,猪舍随之动工兴建。18户中就有13户是城里人,这些来自甘肃、西安和咸阳的城里人有企业老板、个体户、下岗职工以及寻找第二职
业的在岗人员。最大投资30万元,最小7万元。市内利民村一个马姓老板,开过商店、办过企业,闻讯立即筹资30万元加盟。他说:“现在城里做生意手稠,农村干事干扰少,有广阔的领域可开辟,养殖业把稳!”陕西第一毛纺厂下岗青工李师傅,跟哥嫂凑集8万元一起干,笔者问他能干好吗,他与嫂子告诉我们:“现在第二次‘上山下乡’搞事业者都是有眼光的人,我们再学点医疗知识,还是有信心干好的!”。固定资产300万元的私营企业主——秦渭空压机厂王厂长则认为,他们投资转移到养殖业是寻找企业腾飞的又一次契机。本报通讯员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