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进一步放小搞活企业
渭城区《民选厂长》添活力
本报讯 咸阳市渭城区区属集体企业——秦都制鞋厂,1990年以来,连年亏损,负债累累,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拖欠工人工资严重,四年换了五任班子,仍然是个“烂摊子”。去年初,工厂面临被收购和破产的关口,爱厂如家的职工一举依法选举了厂财务科长刘萍担任厂长。勇于开拓的刘萍发动大家生产自救,引进设备。因资金缺口大,工人们3个小时就集资14万元,一周内全厂恢复了生产,随后开发新产品3个,实现购销两旺,鞋厂活了!在岗职工和离退人员拿到了工资。去年下半年厂里又新上了近百万元的编织带项目,现与台湾合资48万美元的休闲鞋项目即将投产,工厂一派生机,蒸蒸日上。
秦都制鞋厂的成功经验给人们以启示,同时也增强了渭城区区委、区政府搞活亏损企业的决心。针对全区27户国营集体企业普遍不景气的现状,为实现进一步放小搞活企业的目标,渭城区及时把鞋厂这一典型经验推而广之。从去年下半年起区上提出对亏损企业一般实行“民选厂长”。候选人就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工资发放,企业扭亏增盈在职代会上对全体职工做“竞职”报告。当选后与经贸局签定两年为期目标责任书,区上每半年考核一次,完不成任务者就地免职。并制定“四公开”、“四不准”制度,有效地对厂长实行监督。“四公开”即企业经营成果、财务公开;奖金分配公开;招待费用公开;重大决策公开;并明确公开时限,定期向职工代表、离退人员代表亮家底,报现状,求发展良方。“四不准”即企业领导的配偶、子女、亲属不得在本企业担任财务、经营、人事等热点工作;严禁领导用公款为个人建造、购买或装修住房;不得购买或租用汽车;不得装修办公室,添置高档办公用品。 “民选厂长”身后有广大职工的支持,配之以有效的制约机制,这些都为企业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目前该区已成功地在工艺美术厂、制刷厂“民选”了厂长,这两个厂生产经营很快恢复并步入正轨。下一步,区上还着手对3个效益不好的企业实行民选。
对“民选厂长”这一新事物,社会上见仁见智。渭城区区长应志治的回答是:小企业改革只要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有利于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有利于职工得到实惠就可以大胆去试去闯。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