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情礼:困难企业职工望而生畏
在当今,大量的资料表明,愈演愈烈的人情礼,已成为人们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那些特困企业职工,就更苦不堪言。
西安市某厂,当月每人只发了100元的工资,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当月的送礼金额仍超过了当月所发的工资。有一位中层干部,仅前半个月行礼已达150元,因此他对后半月中的婚礼邀请,只好寻找各种理由婉言谢绝。还有一个处室,在月末大家正在议论已没有钱吃饭时,突然闯进来一位外处室的女士,说她女儿要出嫁,请全处室的人员都去“吃宴席”,大家一听便傻眼了。无奈之下,只好每人凑了10元作为礼钱,而“宴席”就不必再去“吃”了。
据西安某厂工会对100户职工调查表明,仅1995年家庭用于赠送支出款平均每户已达500多元,占到全家总收入的4%。在这些人情礼中,有的是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愿挨。比如亲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同事之间的婚丧嫁娶等。但有的却是不情愿的,甚至处于无奈。某厂有一位干部,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凡遇到婚丧嫁娶,总有人来求他写对联、挽联,末了都留下一句定请参加的客气话,你说怎么办,不行礼能成吗?还有一户人家,平日与周围邻居很少来往,但当她儿子结婚时,她对全楼的人家挨家挨户地发请柬,于是,大家只好极不情愿地前来行“喜礼”。
一位青年对笔者说:“去年上半年,我家三次祝贺亲朋好友新婚之喜花去300多元,一次求人为妻子办调动工作花去400元,一次庆贺同事乔迁之喜花去50元,一次为妻子同事的孩子过满月花去50元,算起来大概有800多元,相当于我近3个月的工资。”当提起这位青工的初衷时,他感慨地说:“如今就是这么个风气,不花钱办不了事,不送礼人家说你小气。但说实在的,在我的全部赠送支出中,最少有一半是我们不情愿或不得已的,可你又有什么办法?”
人情礼的泛滥,势必将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其—是扭曲了人际关系。在时下不少地区、不少单位,人情礼已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金钱的多少、礼品的贵贱,往往显示着人情的轻重、关系的亲疏。笔者有一位朋友,去年“十一”前夕,一天就为4户结婚人家行礼200元,实际每户只有50元,算不得“大方”。但他赴宴回来却愁眉苦脸地对笔者说:“打肿脸充胖子,这礼是行了,可这一家3口人这个月的日子又怎么过呢?”其二是败坏了社会风气。有些人借送礼还情之名,向有权有势者行贿。也有些人把婚嫁作为一次收揽钱财的好机会,四处发请柬,强迫平日并无什么交往的人为他(她)送礼。
因此,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良好美德,必须建立新型的社会人际关系,切莫让人情礼将本该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搞得愈来愈冷漠。 (赵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