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起死回生之路
(上接一版)1994年,一份出口日本的4寸5000付不锈钢管接头的订单,确实使职工们高兴了几天,然而仅仅40多天的生产周期又使大家担心不已。工厂决策层心里更加明白,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头脑著称于世的日本商人。能否顺利拿下这批产品,绝不仅仅是个人或者生产上的小事一桩,而是关系到管件厂的产品能不能打入日本市场。当时虽是初春,铜川仍是寒气袭人,但厂领导坚持轮流值班并亲自到一线解决生产难题,职工们个个通霄达旦辛勤工作,终于以既定的交货日期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日商的高度赞誉。从此,这个厂与日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口日商的产品,为管件厂水工设备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经验。这个厂在取得对外电站辅机配套供货资格的基础上,又成功地把旋转滤网清污机、耙草机等31台套设备先后打入东亚和南亚市场。年外销总产值由1994年的742万元上升到1996年的2200万元,占到工厂年总产值的50%。
抓质量再创辉煌
如果说,管接头和水工设备这“两个拳头产品”加上内销外销这“两条腿走路”,是管件设备厂这多年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四块基石的话,那么在这四块基石下起着巨大支撑力量的当属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和质保体系。
多年来,尽管两项主导产品在国内荣获不少奖牌和证书,但管件设备厂始终坚持把质量当作工厂的“命根子”来抓,借助质量升级推动整个工厂升华。他们不仅建立了组织严密的三级质检机构和质管制度,又多次聘请质量专家来厂讲课,并且实行了质量和工资挂钩及严格的奖罚制度。对于质量事故敢于在厂内进行公开曝光。一次,顺利通过商检的出口管接头已装箱待发,当厂内质检人员发现有一件不合格产品被误装之后,厂长杨勇立即责成车间全部翻箱。就这样,几十箱几千件产品又一件一件重新检验了一遍,直至出口装箱产品无一不合格产品后,才允许发出厂门。事后,不仅扣除了车间这件产品的工资,而且还另外加罚一万元奖金。由于重视产品质量,所以一些来厂考察的用户都说:“你厂的产品和你们的人一样实在!”从去年开始,他们把目光又进一步瞄准到ISO/9000族标准的认证工作上来。“认证攻坚”的战斗既然已经经打响,那么对于向国际公认水准迈步的他们来说就绝不会是—场梦!
15年的时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为改变自己生存命运而战的管件设备厂人却走过了一条千曲百折的起死回生之路。他们破蔷篱、闹市场、升云帆、逐大波,历尽坎坷,终成大道。如今,一条通往明天的更加辉煌之路正在他们脚下延伸…… 本报通讯员思胜本报记者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