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家长,你会教育孩子吗
——从中小学生出走看家庭教育
程润 刘卫国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笔者对34起中小学生出走事件进行剖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妥,具体表现为如下四种类型:
一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13岁的刘某父母都做生意,平时很少给他辅导功课,却总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将来考上大学。只要刘某说要买书,家长给钱毫不含糊。可刘某学习成绩平平,加上其天生调皮,父母动辄就打。为此,刘某好几次夜不归宿,最后竟离家出走。宝鸡一小学六年级学生陶某,家长平日对其管教甚严,规定其每天放学后必须立即回家。有一次陶某因放学后去电子游戏厅玩,到晚上8点多方回家,其父母狠狠将他打了一顿。陶某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偶然晚回家一次,父母不该这么对待他,第二天索性离家出走。
二是过分溺爱娇惯,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的偏狭心理,家长对其稍有拂逆便负气出走。12岁的姚某和11岁的王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且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十分溺爱,两人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活都不干。一旦他们想要什么,家长从不问缘由,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一次两人因考试成绩不好被家长批评了几句,便认为“父母不再爱他们了”,遂相约结伴出走寻找“失落的爱”。
三是不管不顾,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四年级学生杨力,其父母整天沉缅于牌桌,对他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杨力身上穿的衣服全是别人穿剩下的旧衣服,放学回家后吃饭还得动手做,甚至还经常忍饥挨饿。去年9月的一天,小杨力再也不堪忍受父母对他的冷漠,终于离家出走外出流浪,以乞讨为生。
四是迷惘之际,得不到正确引导。咸阳某校学生张某,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心理,家长没有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致使张某在两个多月里三次出走。河南省郑州市小学生林某不堪学业过重,虽然只有12岁,却过早地戴上了近视眼镜。他说:“上学太没意思了,一天到晚尽是做不完的作业。”他不愿再去上学,但家长不是对他进行正面引导,而是硬逼着他去上学,于是林某便以离家出走进行抗争。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则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方法不当,不仅会使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落空,而且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还会引发一些不该发生的意外。因此在这里提醒家长:为了孩子,请修正你的教育方法,切莫因教育方法不当导致悲剧发生。要注意发现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辅之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孩子能健康成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