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变草为宝洛南人
本来只能扔掉或烧掉的庄稼的茎、叶,在洛南人的匠心独运下变成一件件自然雅致的工艺品并远销国外。这是记者日前在洛南看到的一景。
洛南地处秦岭之阳,青山秀水赋于洛南人以慧心巧手。从废物中挖掘财富,洛南人尽显其能事。
在洛南县外贸公司,记者看到堆积待运的或大或小,或圆或方的以玉米苞叶编成的篮子或盒子,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也兼有一定的实用性。有放置水果的果篮,有买菜用的菜篮,有放婴儿的娃篮,还有针线盒、棋子盒等不少品种。在朴素雅致中给人一种特有的田园情调。
县外贸公司经理谷峰告诉记者,洛南的草编工艺制品历史悠久,享誉国际。该公司于1976年便建成了草编工艺厂,现有加工工人2600余人。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去年创汇达30余万美元,实现利税12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玉米苞叶成了洛南人的摇钱树,不起眼的小麦茎也被洛南人派上了绝妙的用场。
在洛南石门的一个农家,一幅幅精美的麦杆画让记者感到罕见。那不用着色便金光闪闪的铜车马、花草、美女等图案原是将麦杆展开粘贴而成。这家的主人王恩时是位喜好美术、擅长工艺的老人,他以自己的美术功底构图,女儿及老伴则主要负责粘贴制作,美,就这样从他们的手下流出。
王恩时介绍说,他们的麦杆画被许多顾客买走后赠送海外亲友。如今,许多订货的也络绎不绝,他们经常为赶不出活儿而犯愁。现在王家周围的亲戚也被带动起来参与制作麦杆画。
据悉洛南县政府已着手充分利用该县拥有的大型溶洞、猿人遗址、仓颉授书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大力开发旅游业。可以想见,在中外游客纷至之日,洛南草编、草画等工艺更将大放异彩,到时只恐怕“洛南草贵”了。
(张西凤马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