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17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面对失业 泛玩主义及棒槌 买《巴山鬼话》记 魏玉新其人其画 罗湖桥头 在古钱币王国探索 图片新闻 广告 漫步重耳川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面对失业

雷钟哲

孰能料到,当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失业待岗成了很多国企职工无法回避的问题。

让所有的职工都能理性睿智地看待这个问题,思想上感情上没有一点点想法和波澜,只能是脱离实际、想当然耳。毕竟,还在数十年前,在我们所受的教育里,“失业”仅仅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所以,经过漫长的一段就业长廊,蓦然间来到失业的门口,职工,尤其是中老年职工所表现出的困惑是不言而喻的。

在不少停产半停产企业里,常常可看到迥然有别的三种做法。

一日怨天尤人。这种态度的极限便是骂娘。当然也还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的那种“骂娘”,那是恨铁不成钢的“嗔怨”,现在则是“怨天”了,非但怨天,而且尤人。也难怪,职工在连续几个月、十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工人,就难免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中怨声骤起,此时若再有贪污腐化、海吃山喝的不正之风风助火势,牢骚则是十分自然的了。

二日等待观望。这是相当一部分人所持的态度。他们囿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一切依赖于组织的安排与解决,等待形势好转,等待机遇出现,等待政府安置。诚然,把人生最精彩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计划经济年代的中老年职工,要他们放弃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的拖累,走向就业的新天地谈何容易,况且,社会已不可能向这部分人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岗位。这只要看看招聘启事中关于文凭和年龄的限制,以及中老年职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尴尬,就不能简单地指责他们等待观望的心态了。

三日拉马转店。此类中人,大都有着进取精神和旺盛精力,以年轻人居多。首先,他们没有父辈的失落感,人才流动在他们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他们从事的工作岗位的条件待遇不能达到他们的满意时, “炒鱿鱼”的勺杷没准就握在他们手里。

但是,失业待岗,毕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被冠之以“再就业工程”。仅去年下岗的750万大军,就足见这一“工程”之艰巨。搞得不好,还会成为社会动荡因素。故此,面对失业,有两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作好管理者(政府和企业领导)不能单纯地对下岗职工一推了之,甚至像有的企业那样连基本的生活费也不承担。这一点道理十分简单,改革前的几十年里,企业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的指令(计划),既如此,当计划经济掩盖的企业深层次的矛盾爆发而不得不实行破产兼并下岗分流时,为什么忍受刺痛的却独是企业职工,相反,政府的机构和人员还日渐庞大?所以任何一级管理者,倘若对职工实施下岗而不管分流,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是渎职失职。

其二,作为下岗职工,亦要尽快改革传统的思维定势,摒弃旧的就业观念的束缚。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有岗无人,一方面有人无岗,其原因大都与就业的陈旧落后观念不无关系。当前就业中片面追求可靠稳定,片面追求体面轻松,片面追求正规正式,等等,都可能使再就业工作陷于困顿。

面对失业,重要的是调整心态,迈出步伐。也许我们过去从来未予考虑过我能干些什么我应干些什么的问题,那么,剧烈变化的现实情况迫使我们对自己的恰当定位作出设计与思考。在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面前,应当想想,我们是否应该多一些冷静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果断少一些犹豫,多一些进取少一些守成,多一些活跃少一些僵化。一切与时代节奏不合拍的思绪与心态,只会阻滞我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困境面前,抱怨没有出路,等待会失去机遇,惟有迈步朝前,才会在山重水复时柳暗花明的。须知,当一条路走不通时,转过身来,或许时空广阔的新天地就在眼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