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17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面对失业 泛玩主义及棒槌 买《巴山鬼话》记 魏玉新其人其画 罗湖桥头 在古钱币王国探索 图片新闻 广告 漫步重耳川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在古钱币王国探索

——记省钱币学会会员成增耀

陈文野

1993年陕西韩城夏阳乡城古村一位青年农民到野地里发现了一枚裤形古钱币。他虽为钱币爱好者,却不能辨识钱上的字,也不能判断为何时何地遗物。后辗转找到了陕西省钱币学会会员、韩城矿务局技工学校高级讲师成增耀。成老师立即跟着这位青年去了城古村。他掏出放大镜对着阳光仔细一看这币形、币质、字迹,断定这是一枚铜铸的“梁半釿”。惊喜之余,又请那青年带他去发现古币的现场勘察,在那里又发现了一块比核桃大一点的红色陶圪瘩,拿回去他仔细研究,竟是一块残缺不全的铸造钱币用的钱范。成增耀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少年他在韩塬大地上到处奔波,为的就是要圆他的古钱币梦。在此之前,中国古币史上还没有梁国钱币。梁国(春秋之际,韩城为梁国)是一个小诸侯国,它究竟有没有自己的钱币?如果有,那钱币又是什么样子?多少次成增耀梦见自己发现了古梁币,现在真的梦幻成真,而且这钱范也找着了,这真是意外的发现啊!1994年《考古与文物》第5期发表了成增耀的论文《韩城出土“梁半忻”币及背残陶范》,受到了钱界的广泛重视,认为是战国魏币研究的新成果,并被译成法文走出国界。

成增耀年近六十,本行是教数学,却对古钱币研究如痴如迷,多年潜心钻研,已有50余篇研究论文在北京、上海、西安、呼和浩特等地发表,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泉界(钱界)杂志也时有刊载。他的有关契丹字钱币的文章传到台湾,还引来了台湾的纪荣贵先生专程到内蒙古鉴赏了这枚馆藏银珍币。后又写成了《“跑马崇祯”钱》一文,考定是钱为生肖纪念币,已得泉界一些人肯定。他还利用自己特长的数学专业,用了10年功夫对闻名中外的江苏盱眙出土金币上阴文刻画记重与实测重量逐件进行验核,得出汉代一铢重(与“一分”流通币等重)为0.65克或0.66克的结论。并识破盱眙金印刻划“十十朱”为“十七朱”并得以验核。他的五合同金钞发行时间,潞州洪武金鉴疑等的订定;东汉记钱制的铜牍等文章对某些观点的指正,都引起泉界对有关问题的深钻。

而今,他矢志不移,申明“板凳再坐十年冷,文章要写几篇精”,为研究祖国的古钱币再做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