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21日
劳动视野
02

要力争“不可取代”

——致一位下岗亲友的信XX:

来信收到。对你的下岗,我不想说什么同情、安慰的话,因为这样做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我们不如一起积极地探索一下未来。

这也先得从“跌倒”的地方开始。

在来信中,你没告诉我下岗的原因。但我想不外这两种情况:一是科技进步了,机器(或其它什么先进的东西)取代了你;二是并未发生上述变化,只是企业效益不好需要裁员,你被“裁”掉了。

总之,你被“取代”了。

取代是无情的,下岗已成了铁的事实。也许有些留下去的并不比你强在哪儿,甚至明显比你“差”。即使这样,你也不要怨天尤人,因为我相信这“强”和“差”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这正好揭示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你不是不可取代的人。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找到这个关键,可以对下岗这件恼人的事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在走向未来时,找到一个较为正确的切入点:力争“不可取代”。

我了解你的情况:年岁大了,身无长技。这不完全是你个人的责任,历史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我们不要不明智地对已过去了的历史吹胡瞪眼。而且,即使如你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就没有成为不可取代的可能。

例如,到工商部门申请一个营业执照,填上你自己的名字,你就不可取代了。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尽量缩短对下岗的不适应过程,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寻找或设法创造“再就业”的机会。

还接着上面的话头。你拿了执照,还不能保证你不被取代。现在哪一行不是竞争激烈?所以必须选个别人难以取代的项目。为你计,我以为你该选别人未想到、最好是虽想到却没有多少人肯干的事情做。这样竞争的压力会轻些。

当然,一时没有人想到,终归会有人想到;现在他不愿干,到时候迫于无奈他也会干。所以上述这些依然不是很保险的。这就是不是不可取代的人的最深刻的危机所在。

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出现大面积下岗这种现象?说到根子上,其实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亦即劳力经济向智力经济转型的产物,这是不可逆转的。但这种转型要完成还有个过程,现在还是过渡期。所以用类似于我上面说的办法,我们这一代人或许还能勉强支持。你可以不必过于紧张和悲观;而最需我们警觉的,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如果不能成为不可取代者,到了转型结束,真的进入高科技时代,恐怕就不是下岗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无岗可上了!

我这封信你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一定要记住“不可取代”、“无可替代”这些字眼。

“不可取代”梦想成真!

你的××:王栋

放大 缩小 默认